去年到重庆出差,之前的学员,一位大姐到机场接我,一路上对我说的话句句箴言。她说“当你是人下人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人;当你是人上人的时候,把别人当成人”。基本上是两年前同样的时间,她跟我说人能吃多大苦,就能享多大福;她还说:人有多大的宽容忍耐,就有多大的格局。
无独有偶,最近看了《遥远的救世主》,并且一口气把这部小说翻拍的电视剧《天道》也看了。王志文真是把丁元英演活了,以前好像没觉得王志文特别帅,呵呵,要说痞气我最有发言权。丁元英对王庙村的农民说:“人的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如果你能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你就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生存机会。市场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 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这些话越想越深刻。
《天道》剧照为什么知道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这些道理是别人告诉你的,不是自己悟到的,就算知道,在脑子里,和真正懂,那是两码事。这些话在我20岁的时候告诉我,我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而且动嘴简单,实操难。看别人做事评论的头头是道,到了自己也没好到哪。所以,只有当自己吃了亏,做错了事,在惨痛的教训里才能慢慢的学习和体会。错一次就让自己痛苦一次,只有在不断的痛苦中才能成长。
世上没人不求人,事情都是人做的,活着,就是和人打交道。曾经特别有个性的我,真的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成熟”起来。现在的我最不考虑的就是自己的面子,更多的考虑事情怎么办大家都舒服,怎么做能有以后可持续的合作机会,怎么做能激发合作伙伴和团队的动力。我也很少去考虑世俗的标准,在对待别人的时候我会考虑,但是处理自己的事情我很少让世俗和别人怎么想干扰我的判断。最近一个妹妹找我谈心,说她的生活偏离正轨,马上30没有男朋友,没有正式工作,而且一事无成特别焦虑。焦虑的核心是别人有,他没有。其实她吃穿不愁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所以我问她,你所谓的正轨是什么?什么是正轨?谁规定了正轨?正轨就一定是对的吗?即使你走上了你所谓的正轨,难道你就开心了?她回答不了,但我可以预见。不是因为我有多牛x,是因为我知道她活在了别人制定的标准中。按照她所说的正轨标准,当年换她是我的处境,估计更焦虑。
丁元英说人的需求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给心找个安住。马斯洛的5层,第一层同样是生存的基本需求。高大上的人我见过不少,世界各国的牛x人士,西装革履或是名牌加身,或是艺术气息或是仙剑奇侠,只不过,目前我还没见过只活在第5层的人。所以,解决马斯洛第一层是根本。现在无论是自己的问题,工作的问题,团队的问题,帮别人的问题,回头看,其实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问题,都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延伸出来的问题而已。
所谓做成事情,就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解决别人看起来解决不了的问题。真的是忍别人所不能忍,能别人所不能。不然,生存机会得来太简单,不是自己悟到的,迟早要还回去。我身边有生于强势文化却终成弱势的,也有弱势文化里来的,而努力成为强势文化的一部分;也有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又掉下去的和还在死死扒住的。不管是出了问题,还是有了好事,很多情况下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糟,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好。关键还是有没有一念明白问题总能解决,无非就是运气好点差点的问题了。
小的时候总爱攀比,比这比那,比比比。现在反而释然了,我做所有事都不和别人比。就是一门心思想怎么把事情做好,怎么比之前自己做的事情有进步,或者甚至连进步也不敢说,只是如果要停在原地,就要不停奔跑。况且,大部分和我生理条件类似的人是不会做我10年前的选择,那也就不会有我现在的选择。选择无所谓好坏,只要是自己做的,所以个人的路也不同了。至于用什么衡量一个事的成败,用什么衡量一段时间,用什么衡量人生,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应该都不一样。
还有就是对微观的把握。对微观环境的变化的感知,对人和事的微妙变化的把握,对事情发展趋势和人的反应的预估。既要把事情想的透彻,又要能在该上手的时候就上手,从错误中马上汲取教训,马上调整,继续前行。
最后就是能自己做的不要妄想靠别人委托第三方做。靠的结果往往就是质量不确定,心累,不能掌控,死得更快。靠谱的第三方有,但是太少,有良心的就更少了。除非自己不能做,非要购买服务的也就算了。自己能做的,只是想图个省事或者省几个小钱让别人做,到头来往往是费了更大的力气。现在的我,宁愿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气力,也要让团队自己锻炼,自己成长,不到万不得已,该花的力气还是别耍小聪明。
《第七感》作者写在这个互联的世界里我们其实已经被其他规则的制定者左右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想来有些不寒而栗,其实就算不在互联的世界里,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早已被规则。就像很多人心目中“人生的正轨”,无非是别人画好的道道,你来走,活在正轨上是不是就好,仁者见仁。但是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生存的法则和客观规律都是相通的,人性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