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水道华夏中华民俗文化
木房越千年 砖房凭啥换了人间

木房越千年 砖房凭啥换了人间

作者: 上官未央 | 来源:发表于2017-04-30 14:37 被阅读159次

    一家之言 酌情取舍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霉筷子引出的疑问

    “12月才处理掉一把霉筷子,这几天筷子又发霉了!毛巾、柜子、墙角也都发霉了。”3月雨多潮气重,我皱着眉跟布烈抱怨。

    布烈同情地摇头感叹:“以前住木房,从来没有这样过。”

    咦,住木房不发霉?想想也是。“火塘烟气一烤,木头就被烤干了。”

    布烈点头,“砖有孔隙,容易吸湿,水分进去不容易干。这种天气,房子里阴冷,又不通气,就会发霉。”

    那为什么大家都在盖砖房?

    这句没有问出口,我自己猜,大概是砖房比较牢固吧,也可能大家认为这种城市通用建材比较时髦。


    木房·火塘的朋友圈

    上次去水尧,昵好的大姐热情地煮饭给我们吃。望着火塘烟尘四起,母亲若有所思:“这里有烟囱就好了,房子里就不会这么呛了。”


    母亲是想起了家,火炉连着火墙,可以取暖;火墙连着烟囱,便于排烟。房间里烧煤,不会那么呛人。

    我跟她解释,“南方的情况和北方不一样。南方多雨潮湿,火塘的烟火可以烤干木材。火塘上面可以熏肉。

    这里每家都有好几个炉子。人多时多拿几个炉子,几桌同时煮火锅,用起来灵活方便。广西红瑶还能用炉煤灰做药引(链接:病出一身羊毛来);南方的木房,和环境、饮食、亲属、医药都有关系。

    母亲明白了,可是我的疑问却不曾稍解:既然木房优势这么明显,又自有一套生活系统,而且如梁思成先生所说:“中国(木)建筑能自热带以至寒带,由沙漠以至两河流域及滨海之地,在极不同之自然环境下始终适用”——那为什么现在砖房日渐取代了木房呢?

    梁思成先生认为,一是匠人对石质力学缺乏了解,多凿石为榫卯,使构合如木,不知利用其压力垒砌之;二是坚固耐压的垫灰未能发明应用。

    总之一句话,中国匠人不谙石性。

    难道现代建筑工人就谙石性,所以大批量砖混建筑取代木房?你信吗?

    木房是个大工程

    直到去洞的吃满月酒时,一位大叔解开了这个谜。

    大叔告诉我,木房成本高——主要成本不在材料,而在人手。

    木房立架的时候,少说要二三十号人同时在场,现在大部分人出去打工,凑不齐人回来帮忙。砖房就比较好办,几个人慢慢也能盖好。

    我回想起水利大寨修寨门的时候,寨子里的老少爷们纷纷赶回来帮忙,立架的场面是这样的:


    做这样简单的寨门,尚且需要40多人花3天完成,更何况结构复杂的木房。出去打工每人每天至少得一两百工钱,叫几十号人回来帮忙盖房,车马费和误工费,都出不起啊!

    这样说来,这个打工潮盛行的时代,砖混建筑貌似是经济划算的选择。

    我心里悄悄连线:青瓦木房是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产物;当家族社区的血缘亲缘互助,逐渐被机器所取代,砖混建筑便成为工业时代的标志之一。

    砖房的优点与缺点

    前几天去茂兰,昵翩的故事又给了我新的灵感。

    昵翩家在寨子里算先盖砖房的,因为砖房有平屋顶,大家纷纷来晒稻谷,以至于她自己没来得及晒。稻米在阴潮的砖房里发了芽,后来成袋的米发霉了。

    有时猫上房会弄坏瓦,一旦屋顶漏水,木房坏得特别快。如果有人经常在家维护,可以住得很好,不过现在很多人出去打工,没有时间维护;砖房不用维护,比木房牢固,但是家里的东西容易发霉。

    我得出结论:砖混建筑相比木房的好处是:花费人工少、坚固、平楼顶可晒稻谷。

    但缺点也很明显:因为砖房密不透风,内外气流循环不畅时,柴烟无处排放,家里来客添炉灶(以及葬礼做法事)的时候,不免受烟熏之苦;砖房里的筷子、毛巾、衣物、肉类都易发霉,可能致病或造成物资损失

    玉清葬礼大量烧纸,砖房烟气弥漫,以致DV无法聚焦,PM2.5铁定爆表了。

    住惯了木房的人们,如何适应砖房呢?火塘、熏肉、灵活的小火炉、稻谷肉食的储存…这些木房习俗都需要调整,相应的砖房习俗,还需要时间才能形成。

    木房里的手织土布

    嫂子们为了织布,特意借了老跳家的木质老房子:

    成股的线事先理顺,在木柱上螺旋状缠好。三位嫂子花了两三个小时,一面把线绷直排齐,一面缠在织布机的线圈上。

    水族丧葬必备的土布寿衣、新婚嫁妆的土布床单,都出自手工织布机。

    启蝶的嫁妆:左下角黑布是水家手织土布,蓝白格子是手织床单。

    我不由得为她们担忧:如果所有木房都没了,手工织布又该怎么办?

    嫂子很乐观:(砖房)我们就把线缠在架子上。

    可是,看着嫂子为了把线扯紧,用尽全身力气向后倾,砖房里放架子经得起这样大力吗?

    漏风木房 VS 散漫砖房

    刚到水利大寨的第3天,我就受风抬不起右臂了。

    蓝老师笑我从“田螺姑娘”变作了“独臂大侠”,我却豁然开朗——以往猜测风水的第一考虑是军事防御,看来我是大错特错了。

    看来,几千年来乡村木房撒气漏风的特点,让村落选址的防风成为第一宗旨。祖辈木房的选址,必然都是有讲究的,防风、近水、缓坡、向阳。

    几十年的老房子没有玻璃窗,火塘周围用竹篾编成墙,利于散烟采光。其他房间即使有木板,也没法严丝合缝,各种漏光透风。贵州冬天潮湿阴冷,风雨来时,不宅会死星人之痛请自行脑补~

    这也是水家必酿酒/吃辣的原因之一,柴火不够,米酒/辣椒来凑。总之保证身体足够暖和就好。

    扯远了。总之,也许几千年来乡村的木房都这样撒气漏风,所以择址时必须要考虑大环境防风

    风水理论中多说起风水的审美取向和儒家礼教观念,但农家首先是为了实用。前有望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说穿了就是围合一个藏风聚气的微地形,形成相对宜居的小气候

    还有一点很重要,木屋虽然撒气漏风,但是木头本身比热容低呀,简单来说,“环球同此凉热”,外界什么温度,家中亦然,随时天人合一。

    而三四月即使南方有回南天,砖混建筑还是阴森森的,外出可以穿短袖,宅家必须穿大衣,室内外温差大,一冷一热容易感冒。后知后觉的砖头们,只能靠阳光和暖空气缓慢加热,几个星期才缓慢升到室外温度。回南天在墙壁地面遇冷凝结的水汽、过于封闭因而积滞墙角的潮气,更成为各种物品发霉的罪魁祸首。

    从这一点来看,木头比砖石更适合做建材——如果木材加工技术提高,不再撒气漏风的话。

    水利大寨本没有水泥路,为方便寨子与外界联通,近年逐渐修了车马道。后来,人们为便利出行,以及粮食种子化肥的运输,陆续搬到路边居住。

    从前是修路随着木房走,后来却是砖房跟着路搬家——这意味着什么呢?原先祖屋选址十分讲究,而新建砖房不再重视风水原则

    部分木房拆除后,被砖房所取代;兄弟分家,不少人选择在路边起新房。砖房比木房坚固抗风,因此选址更随意,并且可以建得更高。

    你看,由于木材换成砖石建材,整个村寨的格局都在发生改变。从前后邻里的小聚居自然村寨,越来越趋向于沿路呈线型发展

    这种变化,会给风水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呢?

    本篇信息量太大,你们多读几遍消化一下,有空我们再继续这个话题。

    觉得本文涨姿势  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房越千年 砖房凭啥换了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kx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