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某公眾號讀到一篇文章:《你不用太善良》。
文章展示了一段視頻,發生在國外,一個小女孩和兩個姐姐在院子里玩,一個開車的陌生男子用甜甜圈誘騙小女孩兒,其中一個姐姐馬上把小妹妹抱回家。機智的姐姐保護了小妺妺。
作者說,請教會他們(孩子們)不要太善良。
作者還列舉了電影《素媛》的故事。8歲的素媛在下雨天遇到一個陌生男人,男人問她可不可以借用傘,善良單純的素媛同意了,結果男人在廢棄的工廠對素媛進行了性侵。所以,如作者所說,做人不應太善良。
我想,面對此情此景,更加要教導孩子的是識別壞人,保護自己,而不是要放棄善良。
作者還提到2013年一個叫胡尹萱的女孩送孕婦回家,結果被孕婦丈夫奸殺的悲劇。
即便這樣的悲劇,仍不是我們放棄善良的理由。因為這件事里,女孩并非死於自己的善良,而是死於壞人的邪惡。
善良就是善良,衪毫不加害於人,也絕對於己無害。
這確實是一個邪惡的世代,人心變得越來越詭詐,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方式,是否放棄善良、讓自己變惡,然後以惡抗惡呢?
正正因為看到世界的冷漠詭詐,所以我們更應持守自己的善良,以善待惡。善良可以讓世界變好,邪惡很邪惡,很丑,并不酷。
用你的善良,使世界變好一點,哪怕只是一點點。有時候,某個人因遇到你的善良,瞬間覺得全世界都善良,他也因此變得善良。
我之善良,雖然微小,卻比沒有多。若你放棄善良,世界必因此變得更差。
而且善良於己并無害,科學研究顯示,善良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長壽,因善良的行為會啟動人身體內的自我獎賞機制,產生多巴胺和內啡肽,讓人覺得開心愉悅,產生精神上的滿足感。
02
在你決定放棄善良之前 ,應先弄清楚什麼是善良。
善良是什麼?我的理解就是對人所懷的善念和善意,以及對人的憐憫和同情,這是上天賜予人性中的美善。
善良并不是無條件的妥協和無知的聽信。
不要把自己因愚昧或貪婪而導致的痛苦和虧損歸咎於善良。
許多人的痛苦或損失和善良毫無關係,只是因自己的愚昧,缺乏常識,沒有智慧,或者又由於自己的貪婪,而事後他卻說:“只怪我這人太善良了”,其實他的損失和善良毫無關係。
03
我想分享一個因善良而蒙福的故事,也許許多人早就聽過這個故事了,叫做《善良無需考核》。
故事發生在巴西一個擦鞋街童和一個導演之間。
一個叫沃爾特的導演在火車站的廣場上遇到了一個十多歲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問他是否需要擦鞋?沃爾特說不用,然後就走開,這時小男孩問沃爾特能否借給他一點錢,他很餓,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他保證一周後把錢還給他。
沃爾特導演就拿錢給了他。小男孩接過錢,說聲“謝謝”,就飛快的跑開了。
沃爾特根本沒有指望這個小男孩還錢,也忘記了小男孩。半個月後,導演又經過此地。這時,這個瘦小的小男孩向他招手,跑過來把錢還給他,告訴他,為了還錢,他在這裡等了很多天。
沃爾特才記起男孩向他借錢的事,他被小童的善良和誠實感動,也忽然發現,這個小男孩很符合他要拍攝的影片中小主人翁的形象,而他一直在尋找合适的小演員擔任小主角。
沃爾特對小男孩說,明天可以到他的辨公室找他,他會要給他一件禮物。
第二天,擦鞋小童來了,而且帶來了一大群孩子。小男孩對沃爾特說,這些都是他在街上的朋友,他們也需要禮物。
沃爾特被感動了。雖然在這群孩子中有幾個比小男孩更符合劇本的角色,但最後,他決定選用小男孩做主角。在錄用契約的免試原因一欄中,寫下一句話:“善良無須考核”。
而這個小男孩,就是在《中央車站》扮演小男主角的文尼休斯。這部1998年拍攝的巴西電影榮獲很多獎項以及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也被影評家贊為“最好看的電影”。
後來文尼休斯成為一家影視文化公司董事長,他寫了一部自傳《我的演藝生涯》。在書的扉頁上,正是沃爾特的親筆題字:“善良無須考核”,還有他寫給文尼休斯的一句話:“是善良,曾經讓他把機遇讓給別的孩子;同樣也是善良,讓人生的機遇不曾錯過他!”
文尼休斯在《中央車站》中扮演善一個善良真誠的男孩不管世界如何,總不要丟棄善良。善良必保護善良人,惡必害死惡人。只是你不但善良,還要有智慧,你要“溫馴如鴿子,靈巧如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