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落后,来“1分钟get技能”!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薪酬体系的设计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给员工发钱,才能既节省成本,又能对员工起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第14期的1分钟,你将get的技能是,激励应该如何抓住人性中的两条弱点,并对症下药?
吴伯凡老师说过,激励需要抓住人性中的两条弱点:其一是,人们不会在乎你给过他什么,而在乎你“额外”给过什么;其二是,人们不在乎你曾经给过他什么,而在乎你“最近”给过他什么。
1.在乎你额外给过他什么
拿到现实中工资来举例,假如一家公司给他的员工是固定薪资,那就完全违背这两条:“固定工资”首先谈不上“额外”,工资发放频率基本相同,员工习以为常,即使是刚发工资,他也觉得是应得的,固定频率地收到工资,使他自动忽略“最近”。假如公司采用的是“底薪+定期提成”的模式,它就满足了第一条中的“额外”这个效果,但是,员工还是忽略了“最近”,因为你发放工资的频率没有变。
2.在乎你最近给过他什么
假如公司采用的是“底薪+不定期提成”的模式,并且“不定期”的频率小于工资发放的频率,那么就完全符合这两条原则,员工的积极性会有较大提高。
即使这样还是不够,因为你的提成总是有上限的,员工开始的几个月可能不知道,但工作久了,就大概知道每月收入的范围,一旦他了解的越清楚,根据“感觉适应”理论(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他的积极性下降的越快,怎么办呢?更进一步,采用“底薪+不定期提成+不定期奖金”是模式,比如在互联网公司很热衷谈的“年终奖”,就是如此,这不仅能激励员工还能增加员工跳槽的成本。
3.在乎你公司的“DNA”(类型)
即使做到了“底薪+不定期提成+不定期奖金”,还是不够,你还得根据公司的目标为导向,将三部分工资设立合适的比例。假如公司追求的目标是业绩数量,那么可以相应的提高提成比例,降低底薪比例;如果公司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那么底薪的比例应该上调,因为优秀的人自认为自己的起点要高于普通人;假如公司的目标是激励团队把一个项目做好做精,那么应该以项目为标的,适当调高奖金的比例和频次。
4.在乎公平
即使比例分配制度完善了,有了胡萝卜在前面激励,还得有大棒在后面鞭策。员工拿到的工资的每一分钱,你都应该让他明确知道,他是因为做了什么工作、以及把工作做到了何种程度,才拿到这些工资的,如果以后没有做到,会不会被扣工资等,都应该做到越明确越好。这能保证你的公司的分工足够明确,员工对本职工作非常了解。
5.在乎价值观
做到以上这些,不过是让公司这辆车有序运转起来了。你还得时不时的谈未来发展战略,谈使命、价值观等等看起来虚无但听起来很令人振奋的东西;因为即使是豪车,也需要润滑油,何况人呢?
总结
最好的激励是额外的惊喜,是最近的奖励!
最大化激励员工参考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网友评论
那按按照科学来讲,想要给员工起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满足公司的发展,那就给员工定目标,做业绩的定目标,讲课的定目标,有时间限制,比如,我是讲课的,就(去年买课的是30万,300人,今年如果达到50万,450人,会怎样奖励,当然是很符合不定期奖金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学生是什么时候增加),然后不定期奖金+不定期提成(对于我而言就应该是成功卡学员)+工资
对于业绩成员,就是业绩提高,不定期提成+不定期奖金(提成就走绩效,奖金看业绩,工资底数不要变,人对钱的敏感度让人发指)然后有年终奖,不是只有工作一年的才有,都有,金额再定。哈,我学会了一点领导知识,以后用,真的
发现你的文章是倒叙式的,从操作技巧,到原理分析,到原则介绍。逻辑清晰,引人入胜,易于理解,落地可操作,重点凸显。这种写作思路正是我所欠缺的,学习了,谢谢!👍
另,想到了“锚定效应”,固定频次和金额的薪资,相当于一个锚,已经定下了一个标准,我们的内心感受会以此锚点为评判标准。所以,额外的奖励带来惊喜感,近期的奖励带来持续一段时间的兴奋感。
请教一下,我正组建一个兼职外包团队。
现在接一个单子假设 收入为5000元一个,画师接单需要3000(单子有大有小有贵有便宜,画师能力也有好有坏价格浮动),我应该如何设置奖励和基本单价更加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