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女生生病请假三四天了,今天早上我看她还没来,就给她家长发了个信息,询问孩子的情况,结果家长给我回了个电话。
“陈老师,我们已经在外面培训班上课了。孩子的基础比较差,在学校恐怕跟不上。”
听了家长的话,确实有点生气,不打招呼就自作主张外出上课了。不过,我也能理解家长的焦虑,高三最后几个月了,想尽快提高孩子的成绩。
我尽量用和缓的语气:“哦,是这样的兵兵妈妈,我们班都是艺术生,老师们也都是从基础讲起,再说我们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外出学习,也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不过,如果你已经做出决定,你需要来学校签署外出学习的协议。”
“这边培训班都是小班额,我们在暑假已经交了两万多元,也不好退费,培训班老师讲基础讲做题方法,那基础讲到位了,不就能考四百多分?你们限制学生出去,也得想办法把成绩提高上去啊!”
“那当然,今年学校领导要求特别严格,老师们也都尽心尽责,如果你觉得孩子在校外学习效果更好,咱不强求,你考虑好,过来签个协议就行。”
“那我们还是回学校吧,你看紧点,抓严点,孩子就拜托给你了,周一孩子就回校。”
我突然感觉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孩子命运似乎由我决定。
我真想回一句:“还是别让孩子回来了,我没那个能力保证考400多分。”
由于信号不好,还没说完话就挂了电话。我又发了条信息:“如果孩子身体无恙,明天下午2:00到校。”
这位家长立马回复:“好的。”
事后,我想我们的教育确实应该改革了,也应该向西方国家一样,中小学的教育让孩子轻松一些,大学入学的门槛低一些,毕业的难度大一些,学生的课程自己安排,自主选择。让真正感兴趣的、有能力的、自驱力强的孩子继续深造。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层层逼迫。
家长执迷于做题技巧,好的方法和技巧当然能提高成绩。
可是如果孩子不明白学习的底层逻辑,缺乏自动自发的内驱力,再好的方法和技巧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但是,自驱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肉眼可以量化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这就导致焦虑的的家长们企图通过看得见的高额培训费购买看得见的老师的教学技巧,以求心安。
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的动力,绝大多数学生最后都是一场空。
如果孩子想学,又愿意服从他律环境,在哪里学习都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