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文‖张爱敏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唯有师生彼此依恋,彼此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彼此赋能,彼此成全。
30年前,我怀揣着一份对教育的赤诚,回到家乡,踏上了三尺讲台。30年后,我依然坚守着一间乡村教室,对教育不仅初心依旧,对孩子更多了一份依恋与仁慈。
周末了,你看,班级群里,作为语文老师还不时发个视频,一会儿是关于名著导读课,一会儿是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一会儿又是关于心理的电影课程……宛若自己就是班主任了;
你听,我还不时来两句“唠叨”:什么如果给孩子买部编本教材推荐的经典书目,也就是中考必考的书目, 最好选温儒敏教授主编 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什么父爱似山,母爱如水。在家的日子好好观察、体验,寻找最美的写作素材。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遇见最好的自己。唯有如此,才会让爸妈安心,老师们放心;什么时间就像筛子,不停地过滤着一些人。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努力去改变,做到最好的自己;什么学习是自己的需要,不是他人给我的作业,这个念头不修正,很难进步,终会败事!“所有能力增长的背后,都是长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坚持迭代换来的结果……
总而言之,总是不放心,总是放不下,总是觉得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关注成绩,更应该关注成长。
然而,一想起烁,我就无限愁思,字体犹如甲骨文,课堂宛若一大神,偶尔来句不着调,让你哭笑不得。阅读课不读书,无论怎么激发兴趣,人家就一句我不喜欢读;上课了人家想干啥就干啥,你若“冲撞”了他,他就与你“杠”上了,任凭你怎么“说”,人家就趴在桌子上“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实,自以为自己挺有智慧,挺讲究方法,也挺有耐心与爱心,但一个学期快过完了,我依然没拨动他的心弦,没弹出优美的乐章。
每每想起,我总是辗转反侧,辗转反侧……我想探究孩子的童年经历,想追寻他童年的缺失,我甚至想带他走进心理咨询室。
那天的一幕又浮现眼前,作文课,第二节上课了,给学生先放一个励志小视频,模拟人生不断跌倒不断爬起。他站在靖座位旁,一边擦拭桌子一边笑嘻嘻地嘟囔,意思是假装倒了再爬起来有啥好看的,言语与场景有点不相吻合。于是,就提示他“上课了”,他的回应不是闭上嘴巴,坐下来,而是反驳到“我擦桌子呢”。我又提醒一句“上课了”。他“啪”地一声回到自己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不搭理我了,一直到视频看完都是这个姿势,我想等他情绪过去自然就坐好了。可是,接下来积累“金句”做笔记时,他还是那个姿势,任凭你怎么说“烁,请你做笔记”都无动于衷。于是,拿起手机边拍边邀请他,不下二十遍,依然如此。只好邀请值日班长来请,依然如此……更挑战心力的是家长,从来都是孩子就这样,随你便。提个建议也不采纳,如给孩子买支钢笔,选个字帖,给孩子买点他喜欢的课外书,带孩子去图书馆之类……每每想起,都觉得无奈无语,简直让我有点怀疑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