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去世了,我一直不知该如何动笔,越是喜欢,越是犹疑。
这位我上课永远都会提的作家,永远都优先推荐给学生的作家,他的文章深深影响了我,谨以此文遥寄追思,一路走好,愿菩提世界一路花开。
/1/ 不要害怕人生转角,山谷最低点也是山的起点
他从小性格古怪,喜欢独来独往,经常一个人玩一整天。他从来不害怕独处,那些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醍醐灌顶的感悟,都是独处思考时获得的。
高二那年,他第一次和父亲秉烛夜谈,父亲告诉他:“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至于他的母亲,虽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但却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她鼓励他的作家梦,并且指出多写有趣的事,少些苦涩的事,这为林清玄日后成为一个笔尖有温度的作家埋下伏笔。
别人都在山谷烦恼哭泣,他却认为山谷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因为站在山谷,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停止烦恼,一定能走出来。
/2/ 这个世界的学问,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充满了爱、浪漫、理想的心,总是带着梦幻的,以为人生的路是笔直、宽阔、平坦的,经过多年的行走,才知道路有时崎岖、偶尔凹陷,还有难以通行的窄巷。
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就急于对生活中的“有用”“无用”下结论,是不是太着急了?不到最后一刻,你怎么判定哪一棵你平时积累的“稻草”会最终成为你的“救命稻草”呢?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3/ 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
这是一个从小因为至亲的离去而立志要“与时间赛跑”的人对生命的认知。
他的散文集中散发着菩提的智慧和光芒,追寻着有温度的人间清欢。
他爱极了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他把“清欢”理解为“清淡的欢愉”,来自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热爱。相对于讲求物质条件,他更追求心灵的品味。
他认同佛家观点,人身体所有的病痛都是由心病而来。除去贪、嗔、痴,所有的病自然就没有了。
你的环境、你的过程都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怀着感恩与菩提,使我们清和柔软,才是真随喜。
当我们活在当下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当我们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4/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地蜕变,一再地祝愿,既不焦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人活得通透,是一件难事;活得通透但不世俗,更是难上加难。
他说,一流人物就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人物。“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生活质量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质量。
“有些种子要做肥料,有些种子要做泥土,有些种子天生就要开美丽的花”。是呀,所以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合适的位置就是最好的选择,不是么?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先学看花,再学看牛粪。学看花,固然不是因花香美而贪着,学看牛粪,也不因粪臭粪恶而被转动,这样细行才守得住。
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生活的诸多智慧,全靠一个“悟”字。
有温度的文字,有菩提的光辉: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