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号上午我们走进了两堂神秘课堂,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讲什么课,有谁来讲。直到大幕拉开才揭晓了迷底。第一堂课是有来自于四川绵羊市玉皇小学的年轻教师刘倩讲授的著名儿童作家祈智作品《大鱼》。刘倩老师刚入职仅两年但丝毫看不出她驾驭课堂的青涩。从课前的沟通,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方法的运用做的都十分到位。刘倩老师经历了汶川地震惊险一幕,地震发生时她正高中教室读书,侥性从窗口跳出而逃生。结合文中大鱼的艰难经历,及刘倩老师自身成长挫折与艰辛,这堂课上的非常有意义。另外刘倩老师善于和孩子们进行感情的沟通,用各种办法引导孩子们进行合作探究,并让他们善于思考总结,把方法教给孩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第二堂课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大鱼》的作者祈智老师亲临现场,为孩子们讲解作者本人的故事和创作历程。作为儿童作家祈老师不愧为讲故事的高手,他讲起故事来收放自如,引人入胜,很好的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谈到大鱼的创作离不开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童年时期为了保护那条大鱼,他与“老鬼”斗智斗勇,用一颗童心守候了一条生命。在接下来的张文质和祈智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祈智老师。愿来大作家是夸出来的,祈老师喜欢搞恶作剧,总写一些搞笑作文。不论怎么写,老师总会抓住它的亮点去表扬鼓励。越放大一个人的优点,缩小一个人的缺点,这个人就会朝着你夸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你所期望的样子。另外母亲教育他写自己看到的真实的东西,也是作者成功的一大因素。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听了张老师和祈智老师的对话给了我三点启示。
1、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多开展赏识教育,任何孩子都喜欢被别人夸,孩子都是单纯的我们千万不要把他们看的很邪恶。有时候他们会因你的一句赞扬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2、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学做真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的品性靠的是我们的言传身教。要想教会孩子学做真人我们必须保持那颗教育的初心。
3、创作源于生活,一切艺术脱离了生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大鱼》的创作正是源于作者丰富的童年生活,一部作品只有打动了读者的心引起人们的共鸣,才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
23号下午2:30我们聆听了上海平和实验学校校长万玮所作的《教育者的认知升级》的主题演讲。万校长是班级管理畅销书巜班主任兵法》的作者,著名的教育家。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万校长说:“很高兴,应文质兄的邀请来到这里,如果可能明年到我的学校去。”台下观众报以热烈掌声。紧接着万校长给我们列出一组数据:人与人最多的差别是认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占95%;知道自己不知道占4%;知道自己知道占0.9%;不知道自己知道占0.1%;让我们晃然大悟,原来我们大部人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万校长谈弹性思维:如果说传统思维是两维,弹性思维就是三维。第一个维度——时间。同学聚会时,时间这个维度就会感受到特别明显。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视野,必须有长期眼光。第二维度——价值。传统学校里有所谓的刺头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批判性思维,我反而很赞赏,为他们创造对话的平台与反应问题的渠道,帮助他们将合理化的建议变成现实。第三个维度——视角。每一个人都下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视角来看世界,要学会训练自己跳出来,站在对方的教育,站在第三者的教育来看世界。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跳出世界看世界。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
听了万校长的报告我有三点体会:
1、人的这一生要面对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能改变,有些事情不能改。面对不能改变的我们要努力接受它,面动能改变的我们要努改变它。这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2、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让认知升级。要树立转危为安的弹性思维。危和机是并存的,转变思维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获。
3、要准确把握人生定位,历史定位。我们身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背景是什么,当今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愤世嫉俗,走向极端。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下午4:10我们聆听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现为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教育集团总校长柳袁照所作的主题报告《我想与你一起去看一下未名湖”——怎样做一个有生命质感的老师》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开篇柳校长说:"每个学校都有校训,我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大家都向往北大,关于北大的校训是什么?”台下听众有的回答自由,有的回答民主……但柳校长说:"北大没有校训、也没有校歌,但这不代表北大没有精神。北大的精神在于怎么做而不再于怎么说。紧接着袁校长提问:“我们都自觉地明白,我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做老师、校长吗?”每个人都身处一定的区域文化当中,我也不例外,苏州属于太湖文化,江南文化,所以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校也应和这种文化相结合。柳校长说:“我曾经做了15年的苏州十中校长,我们的学校,前身是振华女中,再之前是曾经是苏州织造署康熙皇帝下江南曾五次住在这里,这里也是曹雪芹小时候的家,我自以为很得意的一件事,把学校改造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园林有两类,一类是对外开放的拙政园、留园等等,一类是没有对外开放的比如苏州十中。15年校长我获得三个“赞誉”:最中国、诗性教育、诗人校长。袁校长说:“我修建学校,没有砍一棵树,清朝等遗迹都保存的很好,到处都是文物,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孩子们热爱并保护文物都是自觉的行为。袁校长还为我们现场朗诵了《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和《我想与你一起去看一下未名湖》袁校长说:“诗意是说不出口的,说出口的是话语”。所以我喜欢用诗歌表达感情。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袁校长还给我们分析了高考作文怎么教怎么写。袁校长说:“现在老师心中没有明灯。要求我们的学生在45分钟之间写出深刻、丰富、文采、创新的作文。今天的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传统文人的写作传统。举个例子:所谓看图说话,高考就是考你的领悟能力。出示岳阳楼的图片,岳阳楼出名是因为范仲淹写的,范仲淹看图写话写出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最符合科举考试八股文要求的。放在现在也符合教育部高考作文要求,这就是大陆的模式化体例。假如滕子京把范仲淹请到苏州来,写《太湖楼记》,只改几个字即可。然后,又用大屏幕呈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字表达相对质朴,不及《岳阳楼记》华美、精练,但这一篇文字只能用在这里,只能描述褒禅山的景色,用在别处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王安石的文章更能突出景物独有的特点;而《岳阳楼记》则是八股文的典范,可以广而化用。两篇文章之高下,由此可见。但所有的好文章都是在与最后一段的感悟性的话。无论《岳阳楼记》还是《游褒禅山记》让人记住的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悟性的话语。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最后袁校长还谈了如何开发好我们的边角料时间的问题。以自己为例,飞机晚点了,那我就写篇教育随笔吧,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旅途中,我在飞机上、火车上都在利用我的边角料时间。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情怀、担当、原创。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听了袁校长的报告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家乡美,地方美。不单单是在墙壁上贴几幅画,写几句标语就算是校园文化了。真正的校园文化应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教育即生活,校园里应看到孩子们创造的美。
2、学生的生活应充满诗意,语文课堂更应融入诗的元素。中国人的文化,诗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生不仅只有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对文本有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切不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总之文章要忠实于生活,教师要忠实于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我的教育行走之路(五)(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