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想找找解读剧情类的视频看看,没想到一看不得了,评价这么两极,简直一边天堂一边地狱,一边奥斯卡一边山居图。
首先我们说下这个评价为啥这么两极分化,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挺有意思:
1、宣发考虑。影视作品有几种状态,一片叫好的夹杂挑骨头的,例如球二;一片叫骂的夹杂一些机器人水军的,比方异化版动画三体;还有一种就是两者之间的普遍大多数状态,评价有好有坏,但都不极端,例如满江红(满江红这两天宣战整个知识界了,事情也闹大了)。无名肯定不属于前两种,类似满江红,但为啥满江红没那么分化,很简单,不太需要,其他话题性流量足够了,题材题目形式,都占便宜。而无名就需要,特别需要,不然在春节档,这个排片都保不住。
2、流量鲜肉,自带话题。这点也容易理解,一堆老戏骨,带一个流量哥哥,其实还有一个小一号的流量小姐姐,张婧仪,讨论她的也不少。当年人民的名义一堆老戏骨带着其实已经不年轻的陆毅,陆毅的尴尬演技都造成了不小的话题,更别说当红的流量小哥哥小姐姐了。
3、谍战题材,这个题材的电影之前有一部里程碑式的风声,珠玉在前,后面的作品基本上都得不到什么太好的评价,是由这个题材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大屏幕上悬疑类,似乎只有谍战题材可以上映,而谍战类又似乎只有针对汪伪日本侵略者的剧情,成功上映的占大多数因为谍战题材观影有一定的门槛性,观影之后容易造成不同观影群体之间的意见冲突,说白了,就是有些人凭借一些本来的历史知识或者现看视频刷出来的一点知识,就可以颇有优越感的说别人没看懂,而被说没看懂的,当然也会不高兴,他会去刷一点反方的视频,然后骂回去,这不两边就杠起来了,这就天然是争议的土壤了。
4、拍摄手法的话题性,注意这里边说的是话题性,而不讨论这种手法是好还是不好。说的简单点,就是用一种近似文艺片的拍法来拍商业片,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一些唯美的画面啊、拍拍吃东西,各地美食,舌尖上的无名、拍抽烟啊、递烟、点烟,以及争议最多的,非线性叙事,也就是打乱顺序,有大量的前闪和后闪镜头,说白了就是不好好讲故事,把故事打乱,先给你一些重要镜头,最后收回镜头,收回伏笔,等等。首先这些手法手法并不少见,另外这些东西都是一部电影的加成,它的主体还是故事和立意本身,如果故事和立意本身是是正面的,那么就是加分,如果故事立意本身都成问题,那么就会变成舍本逐末跳梁小丑的炫技装逼失败的感觉。这也是关于这部电影争议的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有些人认为是神级操作,有些人认为是,依托答辩。
上面这些分析是试图给自己解惑,这些分析我想会有助于我们相对冷静客观的,至少试图不两极分化的评价。关于这部电影具体的评价留待下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