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曾有着二十年的从医经历,并且还攻读了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学位。这些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预约死亡》被称为是“新体验小说”,这是因为小说的写作是建立在作者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真实性。这部作品,记录了作者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的见闻。
何为“临终关怀”
1967年,英国圣·克里斯多夫临终关怀院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旨在向癌症晚期的患者及家人提供更全面的照顾。
而“临终关怀”这个概念,我想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相比于延长患者的生命,临终关怀更强调生命的质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希望患者可以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这种理念,为癌症晚期患者的医治,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关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有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的成立,则标志着我国有了专门的临终关怀研究机构。
我国是人口大国,据2019年全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的人数约为392.9万。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占全球的23.7%,死亡率占全球的30.2%。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并重视临终关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关于死亡
小白是临终关怀医院的护工。在这家医院里,平均每位病人所待的天数不超过十四天。也就是说,小白在这里工作,需要面对大量死亡的病人。可是,小白却并不害怕。她在照顾每一位病人的时候,都会大声地告诉他们她叫小白。她觉得等他们离开后,就会遇上自己已经逝去的奶奶,还会把自己现在的情况告诉奶奶呢。
小白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死亡。因为怀着对奶奶的思念,所以在面对病人的死亡时,她也就坦然接受了。
“我”去这家医院除了做采访外,还想提前体验一下死亡。于是,“我”被安排在一间病房里,那里面还有三个病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很快就发现我是个假的病人,她说我睡觉时的呼吸很顺畅,而真正的垂死之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便告诉她我是来尝尝死亡的滋味,老太太嗤之以鼻,说:
“你想得倒好!尝得到吗?尝不到的。死亡是一个红果子,要好多年才会熟。每个人都有一个,你急什么?抢着摘下来,是青的。青果子和红果子能是一般味吗?”
的确,“我”就算躺在病床上,所体验到的感受离真正的死亡也是很远的。“我”似乎带着一种新奇感,“我”盖着和他们一样的床单,可是我的感觉相对于死亡本身,始终是很肤浅的。“我”只能感受这些物质的形状和气味。
在躺下之后,“我”好像突然“滑进了一个‘槽’”,“在平铺的白褥床单下,有一个人形的凹陷。它把我锲在里头,严丝合缝”。这个凹陷,见证了多少病人的死亡。这恐怕是“我”感受死亡最接近的时候了,可是,却还是空洞的。
我们总以为临终的日子,就是慢慢地在画一个句点。而句点之后,再无下文。可病房里的老太太却告诉我,她在忙着想自己死去之后变成什么呢。她很认真地思考着,甚至想好了万一变不成自己想变的事物该怎么办。
“我张口结舌,发现自己关于死亡的所有知识都浅尝辄止。我们以为运行到死,生命就完结。其实真正将死的人,忙碌地考虑着后面的事。”
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个民族不喜欢谈论死亡。关于死亡,也许我们了解的真的还不够。
对了,那个老太太说自己想变成一个胖小子的眼睛,最好还是睫毛长长的那种。
关于病痛
癌症晚期的时候,身体似乎会被病痛所占领,不受自己控制了。
一个89岁的老爷爷在抱怨孩子买的秋衣不够结实。原来他不堪病痛折磨,有一天把秋衣脱下来,在晾衣服的铁丝上挽了一个扣,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每天疼得出汗,秋衣都被泡糟了,根本就承受不了他的重量。他摔在地上,虽然没有大碍,但是却要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了。
医院里还有个大爷在哭。他是肺癌晚期,烟瘾犯了,难受得不行。在我国,肺癌是男性最容易得的癌症,在医院里像他这样的其实有很多。
病痛,几乎是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所要面对的。
关于心理
我们总觉得病人得了癌症,那么就应该重点关注他身体上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心理就很容易被忽视。
小说中,作者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志愿者要给一个老爷爷换衣服,老爷爷就是不肯。在志愿者的追问下,老爷爷才道出原因,他说:“因为你是女孩子。”人老了、病了,可那只说明他的躯体在发生衰老,他依然具有普通人一样的心理需求,他们也是需要尊严的。
志愿者告诉他,平常给他换衣服的护工实在忙不过来。老爷爷才允许志愿者给他换衣服。他贴身的T恤衫上,印着一个孙悟空的彩色脸谱,那孙悟空龇牙咧嘴的,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志愿者要给他换下这件T恤,因为它已经很脏了,可是老爷爷就是不换。志愿者坚持要换,老爷爷就生气了。他恼怒地嘲她吼道:
“你到这里来,应该给人带来快乐。像你这种哭丧着脸的女孩,我再也不想看到你啦。”
原来这志愿者其实并不是“自愿”来的,说白了,她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评要求。她既不了解老人,也不太热心这件事。
志愿者虽然做得不太好,但是老爷爷的做法也确实有点过头。志愿者走后,老爷爷知道她下周六还会再来,就一直盼着。可他却在周五永远地离开了。他留了一件新的孙悟空T恤给志愿者,还写了一张字条。
孩子:
你是我这一生认识的最后一个人了。原谅我那天对你的暴躁。看得出你是个天性忧郁的女孩,因为我以前就是这种性格的人。这不好。得了癌症以后,我决心做一个快活的人。我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唱歌。但最有效的是穿这件孙悟空的背心。我一看见这个滑稽的猴脸,就忍不住微笑起来。我要到遥远的地方去了。在我走之前,送给你一个猴脸。当你忧伤的时候,看看它,你会情不自禁地微笑。
一位爱发脾气的爷爷
字很潦草,每个笔画,都是老爷爷分几次写完的。老爷爷在生命的最后,告诉志愿者要积极地活着,不要总是陷入忧郁的情绪中。
读完以上这些文字,也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临终关怀要正视死亡,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强调患者的尊严,要让患者尽量以积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临终关怀所提倡的,也许正是癌症晚期患者所需要的,也是他们所缺少的。
当前的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如此,在城乡中还有大量的“空巢老人”。我想,作者写这部小说是很有意义的。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更像一种科普知识,带我们去了解死亡,了解临终关怀。
一心,文学小硕一枚,欢迎关注我,一起品读文学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