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毕淑敏《预约死亡》:在临终关怀医院的见闻录,读后令人动容

毕淑敏《预约死亡》:在临终关怀医院的见闻录,读后令人动容

作者: 一心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1-02-16 16:59 被阅读0次

毕淑敏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曾有着二十年的从医经历,并且还攻读了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学位。这些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预约死亡》被称为是“新体验小说”,这是因为小说的写作是建立在作者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真实性。这部作品,记录了作者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的见闻。

何为“临终关怀”

1967年,英国圣·克里斯多夫临终关怀院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旨在向癌症晚期的患者及家人提供更全面的照顾。

而“临终关怀”这个概念,我想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相比于延长患者的生命,临终关怀更强调生命的质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希望患者可以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这种理念,为癌症晚期患者的医治,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关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有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的成立,则标志着我国有了专门的临终关怀研究机构。

我国是人口大国,据2019年全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的人数约为392.9万。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占全球的23.7%,死亡率占全球的30.2%。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并重视临终关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关于死亡

小白是临终关怀医院的护工。在这家医院里,平均每位病人所待的天数不超过十四天。也就是说,小白在这里工作,需要面对大量死亡的病人。可是,小白却并不害怕。她在照顾每一位病人的时候,都会大声地告诉他们她叫小白。她觉得等他们离开后,就会遇上自己已经逝去的奶奶,还会把自己现在的情况告诉奶奶呢。

小白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死亡。因为怀着对奶奶的思念,所以在面对病人的死亡时,她也就坦然接受了。

“我”去这家医院除了做采访外,还想提前体验一下死亡。于是,“我”被安排在一间病房里,那里面还有三个病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很快就发现我是个假的病人,她说我睡觉时的呼吸很顺畅,而真正的垂死之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便告诉她我是来尝尝死亡的滋味,老太太嗤之以鼻,说:

“你想得倒好!尝得到吗?尝不到的。死亡是一个红果子,要好多年才会熟。每个人都有一个,你急什么?抢着摘下来,是青的。青果子和红果子能是一般味吗?”

的确,“我”就算躺在病床上,所体验到的感受离真正的死亡也是很远的。“我”似乎带着一种新奇感,“我”盖着和他们一样的床单,可是我的感觉相对于死亡本身,始终是很肤浅的。“我”只能感受这些物质的形状和气味。

在躺下之后,“我”好像突然“滑进了一个‘槽’”,“在平铺的白褥床单下,有一个人形的凹陷。它把我锲在里头,严丝合缝”。这个凹陷,见证了多少病人的死亡。这恐怕是“我”感受死亡最接近的时候了,可是,却还是空洞的。

我们总以为临终的日子,就是慢慢地在画一个句点。而句点之后,再无下文。可病房里的老太太却告诉我,她在忙着想自己死去之后变成什么呢。她很认真地思考着,甚至想好了万一变不成自己想变的事物该怎么办。

“我张口结舌,发现自己关于死亡的所有知识都浅尝辄止。我们以为运行到死,生命就完结。其实真正将死的人,忙碌地考虑着后面的事。”

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个民族不喜欢谈论死亡。关于死亡,也许我们了解的真的还不够。

对了,那个老太太说自己想变成一个胖小子的眼睛,最好还是睫毛长长的那种。

关于病痛

癌症晚期的时候,身体似乎会被病痛所占领,不受自己控制了。

一个89岁的老爷爷在抱怨孩子买的秋衣不够结实。原来他不堪病痛折磨,有一天把秋衣脱下来,在晾衣服的铁丝上挽了一个扣,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每天疼得出汗,秋衣都被泡糟了,根本就承受不了他的重量。他摔在地上,虽然没有大碍,但是却要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了。

医院里还有个大爷在哭。他是肺癌晚期,烟瘾犯了,难受得不行。在我国,肺癌是男性最容易得的癌症,在医院里像他这样的其实有很多。

病痛,几乎是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所要面对的。

关于心理

我们总觉得病人得了癌症,那么就应该重点关注他身体上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心理就很容易被忽视。

小说中,作者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志愿者要给一个老爷爷换衣服,老爷爷就是不肯。在志愿者的追问下,老爷爷才道出原因,他说:“因为你是女孩子。”人老了、病了,可那只说明他的躯体在发生衰老,他依然具有普通人一样的心理需求,他们也是需要尊严的。

志愿者告诉他,平常给他换衣服的护工实在忙不过来。老爷爷才允许志愿者给他换衣服。他贴身的T恤衫上,印着一个孙悟空的彩色脸谱,那孙悟空龇牙咧嘴的,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志愿者要给他换下这件T恤,因为它已经很脏了,可是老爷爷就是不换。志愿者坚持要换,老爷爷就生气了。他恼怒地嘲她吼道:

“你到这里来,应该给人带来快乐。像你这种哭丧着脸的女孩,我再也不想看到你啦。”

原来这志愿者其实并不是“自愿”来的,说白了,她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评要求。她既不了解老人,也不太热心这件事。

志愿者虽然做得不太好,但是老爷爷的做法也确实有点过头。志愿者走后,老爷爷知道她下周六还会再来,就一直盼着。可他却在周五永远地离开了。他留了一件新的孙悟空T恤给志愿者,还写了一张字条。

孩子:

你是我这一生认识的最后一个人了。原谅我那天对你的暴躁。看得出你是个天性忧郁的女孩,因为我以前就是这种性格的人。这不好。得了癌症以后,我决心做一个快活的人。我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唱歌。但最有效的是穿这件孙悟空的背心。我一看见这个滑稽的猴脸,就忍不住微笑起来。我要到遥远的地方去了。在我走之前,送给你一个猴脸。当你忧伤的时候,看看它,你会情不自禁地微笑。

一位爱发脾气的爷爷

字很潦草,每个笔画,都是老爷爷分几次写完的。老爷爷在生命的最后,告诉志愿者要积极地活着,不要总是陷入忧郁的情绪中。

读完以上这些文字,也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临终关怀要正视死亡,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强调患者的尊严,要让患者尽量以积极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临终关怀所提倡的,也许正是癌症晚期患者所需要的,也是他们所缺少的。

当前的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如此,在城乡中还有大量的“空巢老人”。我想,作者写这部小说是很有意义的。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更像一种科普知识,带我们去了解死亡,了解临终关怀。

一心,文学小硕一枚,欢迎关注我,一起品读文学经典

相关文章

  • 毕淑敏《预约死亡》:在临终关怀医院的见闻录,读后令人动容

    毕淑敏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曾有着二十年的从医经历,并且还攻读了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学位。这些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更丰富...

  • 《预约死亡》——毕淑敏

    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死亡教育。这里指的死亡是平常的普通人的死亡。毕淑敏在书里谈到,“我们常常崇尚壮烈的死,贞洁的死,惨...

  • 读《预约死亡》

    今天读毕淑敏的《预约死亡》,第一次了解一种职业——临终关怀,说白了,就是人在死前送到这个机构,让生命在这里终结。 ...

  • 《预约死亡》毕淑敏----终极信仰

    自从恋爱后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看过一本书了,曾经大言不惭地宣告着阅读与跑步是自己生命中如呼吸般重要的东西,谁知一...

  • 好书推荐:《预约死亡》——毕淑敏

    我们这个民族不喜欢议论普通人的死亡。我们崇尚的是壮烈的死,惨烈的死,贞节的死,苦难的死,我们蔑视平平常常的死。一个...

  • 读毕淑敏《预约死亡》有感

    齐帆齐微课: 少女时代,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金庸,把他的书都看遍了。那时候我经常做自己会飞的梦,可惜还没研究出如何把自...

  • 像得感冒一样正视心理疾病---------《毕淑敏医学心理小说精

    “预约死亡”是这本书里最精彩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作者毕淑敏以一个肝癌晚期的患者身份住进了一家临终医院。我们这...

  • 金色年华里的黑尾巴

    文/洛夕璇 我和阿乔第一次见面,是在医院里。我们都参加了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就是,照顾快死亡的老人,让她们走时可以快...

  • 悦读社发言(134)

    追寻“向死而生”的生命华章——《温暖消逝》读后 《温暖消逝》是一本全方位讲解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书,书中不只详细介绍了...

  • 《预约死亡》读后感

    ——读跑生活社区(QQ群:34461833)第一届读书大赛作品:作者@木小默 你可曾想到过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刻吗?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毕淑敏《预约死亡》:在临终关怀医院的见闻录,读后令人动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ov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