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喜欢的好书,忍不住整理读书笔记,和小伙伴们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图书信息】
书名:《万万没想到》
作者:万维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读书笔记—《练习1万小时成天才?》3】
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
这套统一的练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总结成以下四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练习。
5.谁愿意练习1万个小时?
每一个神童背后,都有一个能豁出去让自己的孩子猛练的父亲。莫扎特、马友友、朗朗,这些音乐天才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从小就在父亲的监督下学音乐,甚至可以说父亲是他们成长中起到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世界就是属于这极少数人的。世界并不需要一千个钢琴大师或者一万个足球明星,这些少数的幸运儿已经把所有位置都占满了。如果你想享受快乐童年,你的位置在观众席。
刻意练习不好玩。伟大的成就需要放弃很多很多东西。
孤注一掷:
高水平的运动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想赢得比赛。
真正使得乔丹成为巨星的“素质”,是对于失败的痛恨。为了赢球他可以做任何能提高自己技能的事情,而且这种素质是在被踢出校队以后,才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
奖励机制:
亚裔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意志力更强,因家长给的奖励制度很有关系。亚洲家长往往对孩子有清晰的目标:你必须完成这个目标才能获得奖励。
奖励学习的过程,比只看学习的结果效果更好。
无论如何,设定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按照这个目标努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了目标就有了参照物,你就可以自己监督自己,甚至让别人监督自己。
兴趣与基因:
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对某一领域感兴趣,别人觉得很枯燥的活动,他们乐此不疲。就算明知干这个不能带来金钱和荣誉,他们还是愿意干。他们觉得干这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这就是他们生活的目的。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自己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可能就越来越大了,因为兴趣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谁能坚持下来。
真正能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外部动力——纯粹为了赢,或者纯粹为了让家长满意——不能长久的提高成绩。
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外部刺激有短期的作用,但是不可持续。
最好的早期教育就应该是先慢慢培养兴趣。那些钢琴大师的启蒙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他们非常善于调动孩子对钢琴的兴趣。他们能让孩子一上手就爱上这个乐器。
如果能建立起兴趣,我们希望这个兴趣能在练习过程中,随着练习者能力的提高,练习难度的增大,而越变越强。在理想的状态下,整个过程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越练越有兴趣。
环境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也就是说即便你的DNA里有绘画的天赋,但是如果你没遇到这个环境,你的天赋也会完全表现不出来。
科学界的共识是,先天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
首先,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心理课程,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都是天生的。
其次,后天环境对智力和性格的影响非常有限。
最后,越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越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这大概完全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环境,他们被环境给压制了;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却可以天高任鸟飞。
所以,一个人爱好什么,喜欢干什么,你死心塌地的在什么方向上刻意练习,基本上是天生的。
也许兴趣就是大师们最大的先天因素。每个人都有先天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找不到。找不到,未必是这个人不行,更大的可能性是整个环境都不行。所以,家庭和社会能为人才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
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这难道不就是进化论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吗?
【无戒365训练营第25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