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04366/85b264fe79fc09f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404366/c62aed3282a0a3f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404366/d90f7fdd236270d0.jpg)
在繁华的京城郊外,有一座宁静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名叫王平子的书生。他眉清目秀,目光中透着坚定和对知识的渴望。王平子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大志,日夜苦读,只为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一日,王平子在前往书肆的途中,偶遇一位瞎眼和尚。这和尚虽然双目失明,却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王平子心生好奇,便将自己精心撰写的文章递与和尚闻。和尚轻嗅之后,面露赞叹之色,对王平子的文章赞不绝口,称其才华横溢,必能高中。
就在此时,当地有名的才子余杭生路过此地。余杭生向来仗着自己有点小才,便不可一世,觉得此次科举自己必定能金榜题名。他听闻和尚对王平子文章的称赞,心中不服,也将自己的文章呈上。然而,和尚闻后,却是一脸的不屑,这让余杭生顿感颜面扫地,心中极为恼火。
余杭生为了证明自己强于王平子,不断地与他比试。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无一不考。可每次比试,余杭生都落了下风。但他心高气傲,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终于,科举考试的日子来临。王平子胸有成竹,在考场上发挥出色,满心期待能够金榜题名。然而,当放榜之日,他却名落孙山,而那个一直不如自己的余杭生竟然高中。王平子满心疑惑和失落,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的结果。
王平子不甘心就此沉沦,他决定暗中调查此事。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发现,原来是余杭生贿赂了考官,才得以中举。这个真相让王平子感到无比的愤慨和无奈,他痛恨这科举的不公,世道的黑暗。
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再次遇到了那位瞎眼和尚。和尚似乎早已洞悉一切,他轻拍王平子的肩膀说道:“施主,莫要被眼前的黑暗所迷惑,坚守本心,终有拨云见日之时。”王平子与瞎眼和尚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一起感慨着世间的不公。
尽管遭遇了如此挫折,王平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他回到家中,继续埋头苦读,准备着下一次的科举考试。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能凭借真才实学,为自己讨回公道,为国家效力。
岁月流转,王平子的书房灯火,在无数个夜晚,成为了黑暗中最坚定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