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也就不喊了,上海的过去与现在的变迁史,我想大家都略知一、二。综观上海的发展史,也是与国家、民族兴衰史紧密联糸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一个缩影。但时至今日,有些现象还在隐隐作怪,不但让人揪心还让人痛恶。
由于近阶段疫情原因,大家为配合抗疫都宅在家中“苦练内功”,到3月份许多企业都陆陆续续复工上班了,我有一个朋友从外地回沪先隔离,隔离期满后去上班,在办公楼下排队上电梯时,那些自诩为上海人的人就指指点点说:“侬看这些外地乡下人还来添乱……”等等,这些不堪入耳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朋友,也让我这个老上海羞愧难当。虽然这种观念有其殖民时期历史原因,然而现今是廿一世纪,而这些沉渣余孽还遗留在社会某些阴暗角落里,某些人狭隘的观念中,这不是计较不计较、自信不自信更不是什么档次问题,这是当今世界上还存的一种人性卑劣。
人称上海为:魔都。这“魔”在什么地方,有什幺独到之处,值得深思。我想这“魔”不仅反映在那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夏上,以及工业、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肓这些高品质的资源上,更应该具有一种人文关怀精神,就是说要有一种思想观念的超越性。
最近,我特意到一些高档写字楼和商厦去溜达,就发现一些小小的闪光点,例如:每座大厦都设立无人管理的爱心小屋,里面有各种商品作为礼物送给快递小哥,还有饮料、消毒用品,甚至还有当下珍贵的口罩。在午间休息高峰时段(交接快递包裹),还有国际友人为快递小哥送上咖啡慰问,快递小哥也挺幽默说:“不好意思,我只会说,Thank You!”我上前问小哥一单能挣多少钱,“多接一单赚不了多钱,但多送一单,就能多解决一个人的燃眉之急。”多么朴实的话语,摞在地上也能高高弹起,绝不输虚里巴叽的豪言壮语。非常巧的是我还看到一幕既温馨又感人的爱情桥段,一对做顺丰快递的夫妻送货到楼下,不期而遇,男人不知拿什么礼物给女人,在大家怂恿下,男人拿了一套化妆品给女人,他们还隔着口罩亲了一口,而女人不小心泄露了微信对话栏里的话语,最多的一句是:早点回来!他们都是些普通人,却在为这座城市默默的付出自己绵薄之力,而这种力量汇聚起来是不可估量的,是有魔力的。






这座城市并不排外,是具有爱和包容的,而爱是无国界,无地域歧视的。这座城市从不缺温度,每个人都在尽力做一点好事——让这里变得更加温暖。而我们现在种下的是一颗叫“爱”的种子,经过我们大家“爱的浇灌”,总有一天它会变成一片森林。这也许就是“魔”的含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