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育 米妈原创
在我印象里,自打上了幼儿园,慢慢习惯了放开大人的手、花更多的时间和小伙伴相处后,米就算正式有了自己的社交圈。
米一直爱说“3”是她的幸运数字,现在回想起来,她在交朋友方面,跟“3”确实有缘。
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的时候,小区院子里有两个只大一两岁的小姐姐,她们是米那段时间最好的朋友。
三个孩子经常用粉笔画满整个院子,一人骑个小自行车排着队地溜达,结伴去玩远处的滑滑梯,采些花呀草的开始烹饪各种黑暗料理,每天热衷于假扮爸爸妈妈娃娃……
至今我的电脑里还存放着我给她们拍的那些照片:米小小一只站在中间,一边一个姐姐,拍照的时候三个娃频频举起剪刀手,搞得我哭笑不得。
她们那时的友情可爱又懵懂。
后来搬到了新的住处,换了新的幼儿园,我挺担心米的不适应,于是在背后暗自使力。
为了她,我这个自己就不太擅长社交的妈也是豁出去了,厚着脸皮殷勤搭讪班上的妈妈们,还好很快打开了局面。
米收获了一大帮小朋友的友谊,有男生有女生,老师对她也很好,每天在幼儿园都过得很开心,和最要好的朋友竟然又结成了“三人小组”,而这份珍贵的友谊一直维持至今。
转眼上小学了,我反省自己幼儿园转班时,是否包办得太多了,于是这次决定放手让米自己来。
一开始米并不太主动,玩耍的圈子主要还是固定在原来的幼儿园同班同学范围。我一边鼓励她,一边耐心地等,这一等,一学期过去啦......
也许是因为原来的幼儿园同班同学是男生,一下课就满操场飞奔,这种男孩子式的玩耍方式,米渐渐有点失去了兴趣。终于在第二学期,她开始和座位周围的同学发展出了新的友谊。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米就开始为她新的友谊而烦恼。
原来她的朋友和她的关系有点奇怪。
朋友的脸就像6月的天,阴晴不定,变化快得经常让米猝不及防,一会儿亲密得要命,一会儿又可以劈头盖脸骂得非常地无情。米彻底懵圈了,这种忽敌忽友没法琢磨的关系,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终于有一天,被她重视的那个朋友不但又无情地嘲笑责骂她,还跟其他同学联合起来孤立她,米回家彻底大哭了一场,并且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很差劲。
我问明了原因,并不是米做错了什么,于是我一边拼命地安慰她,反复向她强调这不是她的错,一边暗自后悔应该再早点提醒她终止这种扭曲的关系。
其实我也不是没向米暗示过,只是看米很看重这份新得到的友情,加上毕竟我只是个旁观者,并不是那么清楚内情,所以也没有过多地把我的主观判断放到她的朋友身上。虽然我潜意识里也觉得这样善妒、极端情绪化的性格并不是太好。
心疼米受到的委屈,但现在回头看,这真是米人生中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后来老师了解情况后调换了座位,看米终于鼓起勇气,与这个朋友渐渐疏远,但也没有刻意回避和记恨对方,而是保持着普通的同学关系,我忍不住在心里开心地为米鼓掌。
经过这件事,米面对负面评价的底气也足了,比如同学偶尔恶作剧的拿她和某些男生开过分的玩笑,或是某个同学情绪失控时的恶语相向,米也没有以前那么在意,可以一笑置之了;因为有过不被对方所包容的经历,米现在与朋友相处时也学会了替对方考虑,比如因为她而交集的两个圈子的朋友,米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双方是否投契,当发现双方不是那么合拍时,米会把玩耍时间错开安排,避免人多圈子杂耍不到一起的尴尬。
如今米又重新拥有了真正属于她自己的“三人小组”、“七人小组”,都是性格很好的孩子,懂事聪明又活泼,我很喜欢她现在的新朋友们。
每晚跟米聊天、听她八卦身边事,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的习惯:
一会儿告诉我,老师洗下衣服上的红墨水,一大串“小猴子”在旁边好奇围观成了一道风景线;一会儿又说,班上“两大帮派”的调皮大王决斗,以其中一人脚受伤不得不提前回家悲惨收场;要不就是某天又发现身为某明星死忠粉的同学,明星的歌天天曲不离口,结果细听才知他全都唱得五音不全,真是迷之尴尬;今天又唠叨成绩不起眼的同学,其大得惊人的号召力又再一次刷新了米的三观……
看着这些屁大点儿的孩子们,个个生长力蓬勃,已经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交生态圈里闯出了一片天地,我们这些妈,一边心里暗自高兴,一边又忍不住想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掌握他们交友有度的蛛丝马迹……
但不管怎样,相信不久以后的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