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想,我的孩子还在读小学,老师要求学生做思维导图有什么用呢?当然是有用的,那么它到底对孩子自身的发展带来多大的益处呢?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皮亚杰是怎么说的,皮亚杰认为,儿童在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这时候主要靠表象来记忆。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而思维导图恰好符合了孩子的发展。
思维导图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它也是思维能力、大脑潜能的开发。具体能益处是什么呢?
1.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复习能够整合旧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在头脑中展现出来的知识更具有逻辑性,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2.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各种散乱的知识融会成一个系统。
昨天我给我们班布置一项作业,就是制作思维导图,每个孩子制作的思维导图内容都各不相同,但是单元的核心知识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表达的文字有点区别,他们把两个单元知识整合在一起,这样的整合就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以及思维的能力。
3.常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这能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复习的效率。当然这里要提醒那些只把课本的知识不加思考照搬到图中来,效果肯定是没有经过自己思维概括出来的知识好,经过自己思维概括出来的东西才算是自己的东西。
4.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5.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以上可以说思维导图对我们的学习、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