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课程和考试越来越多,加上我们分到了不同的办公室,所以感觉好久没有和唐唐聊天了。
昨天和唐唐闲聊,帮我厘清了一些概念,也找到了周五更文的素材,比如说“心理建设”这个词。

我第一次听到“心理建设”这个词,应该是在笑来老师“定投人生课堂”里。
笑来老师在群里讲课,带着学生一起读书、健身、定投、帮朋友、陪家人,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带着大家一起定投至少两个大周期。他把讲课叫做“心理建设”或者“心理按摩”。
那天和唐唐聊天,我由这个词想到了另外一句话:人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生物。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被塑造。父母,家庭,学校,社会,都在向我们传输知识、理念、价值观,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塑造成了自己以为的自己“本来”的样子。
其实,仔细想一想,你本来就是这样子呢,还是你长成了外界希望你长成的样子?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呢,还是你成为了了外界需要你成为的人?
想想吧,仅仅是一年前,大多数家长还认为学生必须学习好,学习好就要上补习班;仅仅是二十多年前,社会风气还认为考上了大学当然好,考不上就上班,没什么大不了;仅仅是三十年前,房子还不是结婚的必需品,房价也很正常,房子的作用也很正常……
那么是谁在塑造我们的思想?我们是怎么不知不觉被带到其中的?这张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之网,是我们自己编织的,还是我们成为了猎物,生活在别人的网上?
是不是毛骨悚然呢?
然而,毕竟,我们是人,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自己织网,还是生活在别人的网上?选择更有用、更有价值的网,还是容易的、不承担责任的网?我们可以选择。
定投课堂的“心理建设”,可以帮我们织一张关于定投的正确的网,生活中呢?当遇到挫折、苦难、选择、喜悦时,你是否有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编织自己的意义之网?
人生几十载,自己织网,可能会慢一些,但若因此可以得到人生的大自在,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