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
有没有在听啊?!快起来!然后记得叠被子!
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你的书你的午饭你的作业咧?
大人们时时刻刻都在着急上火,不停地催促着孩子:“快点!快点!”
孩子却不以为意,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还给你来一个“回眸一笑”,此刻咱们的心情就跟那“牵着蜗牛去散步”是一样一样的。
妈妈们在一起聊天时,总会谈到孩子的这些小毛病,比如,磨蹭、不按时起床、丢三落四等小毛病。
然而,我有一朋友,每次聊到这些,总是非常淡定。
01
朋友的女儿7岁,早已经习惯了晚上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用的书本;
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整整齐齐叠在枕边;
还渐渐懂得给妈妈列清单,比如,妈妈去超市,她写好自己需要的东西,让妈妈帮忙采购;
幼儿园组织郊游,也能一项项列好自己需要准备的东西。
许多妈妈跟朋友讨教经验,她总是笑笑说:
“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忍得住。”
朋友说,她也曾经大清早起来,眼看着时间来不及,急得跳脚,小朋友不紧不慢地洗脸、吃饭,一副漫不经心、时间与我无关的样子。
被催急了,小朋友悠悠地吐出一句:“我们小朋友,做事本来就慢吞吞的。你越催,我们就越慢。”
弄得她哭笑不得。
后来,她检讨自己,觉得这样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跟孩子谈判:“以后我们早上7:10出门,你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妈妈只会提醒你,不会催你,如果你做不到,后果自己承担哦。”
一开始,小朋友似懂非懂,也没太当回事。依然赖床,依然慢慢地刷牙洗脸吃早餐。朋友在一旁看着,忍着没出声,等到孩子收拾好东西出门时,离上课时间只剩下10分钟。
毫无疑问,孩子上课迟到,挨了老师的批评。
放学后,小朋友满脸委屈,怪妈妈送她晚了。
接下来的几天,闹钟响后,小朋友依旧翻身睡过去了,依旧迟到。

这样过了几次后,当闹铃响起,妈妈再次提醒时,小朋友已经开始乖乖起床了。
在起床“战役”胜利后,朋友开始渐渐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比如,一周早餐吃什么,会让小朋友自己安排,而她自己则负责采购;再比如,小朋友爱美,她把每天穿衣搭配的权利也交给了孩子。
慢慢地,孩子会的越来越多了。
是的,当我们成为父母,便不由得想节省孩子成长的成本,不由自主地去为孩子做各种决定。
眼看着孩子犯错不插手,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你忍得住,孩子的收获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自律、独立,但是,你不肯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又如何独立?
因此,当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时,不妨多忍一忍,看着孩子犯错不去插手,甚至明知孩子会承受教训,也放手让他去尝试。
我们要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02
我们本能地想竭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所以,当孩子有一点点不好的时候,我们会怀着焦急的心告诉他怎样更好;当孩子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我们又心疼得想要插手,帮他渡过难关。
然而,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我们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导师,成长的陪伴者,唯独不能成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
我们得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长大。
总是催促孩子,就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我动作很慢。渐渐地就会形成心理定型:我是“需要被催促的”。
家长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孩子就会给自己有怎样的自我定位,当然就会有怎样的外在表现。
这一切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是否完全信任,以及家长内心的安定和从容。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所以,想要做一个能“忍“的妈妈,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每次遇到困难,我们事事都为孩子打点好一切,也许会让孩子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比如,自我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挫折、在逆境中扭转局面、赢取良好结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我们成长、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所以,不要追求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一个快乐、不焦虑的妈妈远比一个完美的妈妈重要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