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曾说:“一个人40岁之前的容貌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他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看到这句话我被触动了,确实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很多人在童年时代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无心的伤害,但是童年所受的伤害应该是可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被自己治愈的。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虽然在我的童年的经历中也被无心地伤害过,而且这些伤害在很长时间影响着我,让我长期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之中,我常常觉得那些好事,好运气都不会降临到我身上,我不配得到,因为我不够好。
我自卑、敏感、脆弱,虽然我尽量把它们藏起来,但是,眉宇之间还是聚着散不去的忧郁。我记得当年读师范的时候,我跟美术老师学画画,轮到我做模特的时候,我的美术老师一边画一边说,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很深的忧郁。那时候的我才十六七岁啊,正式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纪,老师却从我的眼里看到很深的忧郁。我笑笑没有回应。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忧郁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我是在责备和否定中成长起来的,我回想起来,其实我觉得按道理来说,我跟同龄的孩子比,自己应该是挺优秀的,才读小学就能把家务干得很好,洗衣服、会做饭、照顾年幼的弟弟、喂猪等等,所有农村孩子会干的活我都会干,而且还干得挺好的。
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挺好的,学习认真自觉,从来没让父母亲操过心,自然,他们也没有表扬过我。所以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优秀,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我总是担心自己提出的要求太高,得不到满足,然后就会失望。
我的成长缺蜜,缺鼓励和肯定,我明白了,我为什么长成了这样,于是我开始想方设法治愈自己。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那些育儿的书里,在陪伴孩子的经历中,我找到了治愈自己的方法,慢慢地从那些伤害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乐观和自信。我也决定改变和父母之间疏离的关系,不只是在物质,更要多陪伴父母,多陪他们心平气和地聊聊天。
所以成年之后的我们就应该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决定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追溯原生家庭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在自己育儿的路上避免再重蹈覆辙,避免再踩进那些育儿的坑里,从而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