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一个阴冷的冬天的下午。
有风,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梧桐树零丁的几片叶子终于离开了枝头,归入了树脚边那一层金黄中去。
树叶下面是更广阔的草地,无精打采地绿着,从高处往下看去,这一片倒是色彩斑斓,只是斑斓中透着冷峻。落叶外,横着一张长椅,油漆的木质椅身,阴天里发潮,渗着冰凉。
长椅位于小区几条小路的交汇处,这时正坐着一位老人。戴着帽子,围着围巾,穿着羽绒服,包裹地严严实实,也掩饰不了龙钟老态。
风吹起他围巾上的流苏,如同看得见的大声疾呼,老人却很安静,如同四下里的空气,静默得只剩下呼吸。不,仿佛连呼吸也没有,老人坐成了长椅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木质中去。
我记得这位老人,他就是小区里人们议论的那位:
好奇怪,谁也没见过他的儿女来陪过他。
人老了没有儿女好像是人群里奇怪的事情。
独身的人似乎有着更大的孤独。这种孤独让人同情,而中国人表现同情的方式和表示其他一切情绪一样,就是背后议论,用悲哀的神色。
但这本身就是假命题。独身的人就一定孤独吗?看起来孤独就是孤独吗?孤独是属于个体内心的感受,与他是一个人呆着还是处在一群人中无关。人的孤独更是没法衡量的,因此就不存在谁的孤独特别大特别多或者特别深。也因为孤独无法衡量,无法换算,所以人只能体会自己的孤独,对他人的孤独是无法体会的,人心和人心是隔着的。
隔着肚皮,隔着生身处境,隔着生命成长的痕迹,隔着密密麻麻独一无二的人间日月,隔着幽深莫测无法言表的思想认知。
正如我现在站在窗子里,享受着暖气的温暄,听着家人在身边说说笑笑,隐隐焦虑着走形的身材,我是无法体会一个无关的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是什么心情的。
即使是整日生活在一起的人,也无法完全体会对方心里的感受,朝夕相处也有可能同床异梦。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感同身受。身受不一样,感是不会同的。有些瞬间,你会觉得最亲近的人忽然陌生了。再亲近,他也不是你,无法体会到完整的你,角角落落里的你,细枝末节的你。
那我们还苛求什么呢?还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呢?
但我们生下来,仿佛就是为了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仿佛就是为了和一群灵魂共鸣,仿佛就是为了摆脱孤独。
这不是人生的悖论吗?[/c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