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得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快乐。2、掌握知识带来价值。
中午吃饭,跟爸聊到了哥当初在老家留守儿童的情况下,学习还能得名次拿奖状。我就不行,脑袋笨,不会转弯。但是哥上到初中的时候,开始玩游戏了,上高中住宿的状态下,晚上翻墙出去进网吧包夜打游戏。直到后来被学校开除。爸说当初就应该带他去北京一起卖早点,让他体验凌晨3点就爬起来做早点的辛苦。尝到了生活的滋味才能明白上学的好。后来让他复读,接着上学,但是最后还是沉迷于游戏。
尝到生活的苦之后,哥说让他再回去读书,高低得读个清华北大出来。我不怀疑他说这话的真诚,但是,他忘了,他现在也不是不能改变命运。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后,他现在有一种宿命论的状态吧,他说自己考公务员的年龄也过了,仿佛人生再无其它可能了。这就是唯心的世界观。
先不论他今后人生的可能性,谈谈普遍存在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也没办法做到主动学习。虽然当下我们面临个性化学习与应试教育的冲突,如果搞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后,应试教育也有他的可取之处的。
当孩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问题时,我会这样让他去思考。你一定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吧,请问你如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呢?这两个问题是所有普通人都要面临的,所以具有共性。
我的思考是:1、你可能会选择自己做,自己动手去创造,这也一定需要学习知识。2、花钱买。这就涉及到怎么赚钱。钱是什么。
钱是什么?钱的物质属性,可以是某种贝壳,可以是某种金属。后来是一张纸,现在,变成了手机里的一串数字。钱最初是作为交易的等价物出现,现在也仍旧是这样,哪怕实体消失,变成了一串数字。
所以想要赚钱,就必须提供有价值的事物进行交易。比如我们搬砖,提供了体力价值;我们做商业策划,提供脑力价值;我们卖东西,提供了商品使用价值,我们给人讲笑话,提供了情绪价值等等。所以赚钱本质上我们要给别人提供价值。
我们想要获得东西之前,要先能提供价值。但这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通常说学知识,什么是知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比如地球是圆的,海水是咸的等这一类都是事实性知识即是什么。比如,如何做一道菜,怎么盖房子等等这类即为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做。
抓到一只甲虫,看起来挺酷,一查名字,中华大扁锹,放在盒子里没管,结果死掉了。后来又抓到一只,这次想养着他,就得知道他吃什么,生活习性是什么样的,怎么繁育等等,这里面既有事实性知识,也包含了程序性知识。这些都需要学的,不过我有了养他的动机后才去学习。我学的知识,是昆虫学家和爱好者们的经验,他们把这些经验总结理论化,规律化,就变成了知识。
在原始部落里,儿童在玩耍中会模仿有价值的成人活动,除了狩猎和采集之外,还包括照料婴儿、爬树、制作藤梯、建造棚屋、制作工具、制作木筏、生火、做饭、抵御假装的入侵者、模仿动物、制作音乐、跳舞、讲故事和辩论。
这些模仿就是在学习,他们通过模仿获得知识。针对成功狩猎的定向研究发现,最好的猎手并不是二十几岁的男人,(即使他们处在体能最佳的时期)而是那些三四十甚至更年长的男人。他们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最优秀猎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而现代社会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提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现代社会,凝结了人类几乎所有的智慧结晶,知识量也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化社会,你能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