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3|反思:“缺乏知识”而又“瞎焦虑”的父母
迟到千年/2023.5.8
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玩子的身高的增长速度明显不足,原本与小区同龄孩子处于同等身高的水平,却在从两岁到三岁多的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明显落后于别人的身高了。而当我们意识到玩子升高明显落后于这些孩子时,玩子已经悄悄地满了四岁了。
其实,去年我们就意识到了玩子的身高似乎长得有些缓慢,便想着带他到医院儿保科做一次全面体检,但鉴于疫情的缘故,更在于我和贾董压根儿就不了解关于孩子身高管理的知识,更在于根深蒂固的基因决定身高观念的影响,所以迟迟未带玩子去医院做专门的身高方面的体检咨询。
今年年初,某天看到幼儿园老师发出来的视频中,玩子站在同班两位大高个男孩子的中间,显得格外得弱小,这两位男孩子犹如大班的孩子,而玩子才像是小班的孩子。他所在的班级,女生偏多,男生偏少,可大部分的男生都长得很高,所以玩子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班里男孩子中的矮个子。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小区玩耍时和去金宝贝上课时,与他经常一起玩耍和上课的同龄孩子,身高普遍都比玩子高一些。
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并不都比我和贾董的身高高啊。所以,我们不禁地想,一定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妥,才导致玩子的身高长得比较缓慢。
于是,我带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做了儿保体检和咨询。玩子的身高按照实际年龄来看仅处于3分区域,简单理解就是玩子的身高显著低于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区域,如果按照3分区域不加以身高干预管理,仍然按照当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任其发展的话,玩子的身高将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身高,且大大低于遗传身高。
按照遗传学身高来反推,按照玩子的实际年龄所对应的身高至少得处于25分区域,才算是无任何外部环境的辅助作用,仅靠发挥遗传基因的作用所达到的身高。由此可见,数据刺裸裸地表明了我们给予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但没有助力于他身高的增长,反而限制影响了他身高的增长。
做了身高的相关检查之后发现,玩子的骨密度和微量元素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表明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制约他长身高。他的骨龄显示比实际年龄小半岁,体重处于25分区域,属于苗条身材。因此,按照玩子的实际骨龄来看,他的身高则处于25分区域,基本上与遗传身高相当。
其实,在带玩子看医生做身高咨询之前,我并不懂得骨龄、身高管理的相关知识,以至于医生说的3分、25分这些我并不懂得其实际含义,仅仅知道了玩子的身高确实不高,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但医生并没有直接让我带玩子看内分泌科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仍然建议我们调整玩子的饮食方式、睡眠习惯、增加运动和保持积极情绪,同时适当地补充一些营养素。
我能够写出上述这些文字,是因为我和贾董受到了刺激让我俩开始醒悟并倍感自责,于是看了蒋竞雄博士所写的《长高不再是梦想》。特别于我而言,我看了那么多的儿童成长类书籍,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内核上,却从未看过一本关于孩子身高管理的书籍,仿佛身高并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这真的是我忽略的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的身高、体重和视力,它们理应属于孩子的健康范畴。
所幸,因为各种方式,近期我看了两本书籍,一本书是关于孩子身高管理的书籍,即蒋竞雄博士所写的《长高不再是梦想》,另一本书是关于孩子视力防护的书籍,赵阳医生所著的《大国护眼之策》。
坦诚地讲,这两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于视力和身高的固有认知,完全拓宽了我狭窄的知识面。毫不夸张的说,在没有看这两本书之前,我对于视力和身高的理解完全是一知半解,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形容为“无知的人”。
贾董听完我带玩子看医生关于身高咨询的结果和行动方案后,她一度自责不已,认为全是自己的遗传因素才导致了玩子的身高长得慢,心中既自责又焦虑,不自觉地便勾起了她自己小时候个子不高所体验到的糟糕自卑情绪。
说实话,看到玩子的身高处于3分区域时,我也十分焦虑,如果长期处于3分或者低于3分,便属于矮小症,极大可能是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不足所致,那么将不得不通过医学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干预。
然而,看了蒋竞雄博士所写的《长高不再是梦想》之后,我理解了关于身高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之后,我反而变得不那么焦虑,坦然了起来。我们确实给予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但一切还并不晚,既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就制定目标、制定解决方案,立即做出调整和改变,然后定期监测玩子的身高和体重,监测它们的增长速度,以判断是否需要到医院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其实,看了此书之后,我心里已经默默地决定了,无论这次我们通过调整了玩子的饮食、作息、运动、营养素补充的方式对于玩子身高的增长如何,我都要定期带他到医院儿保科进行身高管理方面的咨询。
回想和反思这一年半载玩子身高长得缓慢地可能原因,我觉得我们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有几个,当然这些不足之处,早已经在去医院做身高管理咨询之前进行了改正了,但当时并没有觉得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喂养的方式。在玩子3岁之前,因为玩子每次喝奶奶量不大,为了增加喝奶次数,一直保持着睡觉前喝一次奶的习惯。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喂养方式和习惯。
首先,睡前喝奶或者是睡前一两个小时内吃东西,导致本该休息的消化系统不得不工作,而且极易造成孩子积食,孩子因而辗转难眠,影响睡眠质量。其次,饱腹状态下入睡,血糖水平较高,内分泌系统不得不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这一错误的喂养方式和习惯是我们最早意识到的错误行为,有一段时间玩子半夜睡觉时总是醒来且在床上翻来覆去,且时常满头大汗,于是我们便改正了这一错误方式,确保他睡觉前一个半小时以内不吃任何东西。
其次是作息时间。因为我们工作作息的缘故,我和贾董平时回家都很晚,差不多都要晚上九点多才到家,这就导致玩子等着我们回家后才能够睡觉,从而入睡时间太晚,在他两岁到三岁多这段时间里,一般情况下他都在晚上十点多到十一点之间才能够睡着。我们当然知道孩子早睡早起是常识,甚至我也从某音短视频中刷到了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时间段曲线,晚上11点到1点之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但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反而以只要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的睡眠时长正常就没有问题为理由,掩饰和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
促使我们做出改变的契机是玩子上了幼儿园,每天早上必须最晚七点半起床,因此晚上的入睡时间不得不提前。我们不得不正视睡得晚的习惯了,及时地调整了作息时间,先确保他晚上十点前睡着,如今深刻意识到早睡、睡眠时长对于长身高的重要性后,已经慢慢提前到了确保他晚上九点半睡着了。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改正和调整,非常直观明显地变化是玩子晚上的睡觉踏实了许多,不再半夜总醒和翻来覆去了。
另外一项重要的改变是给玩子继续吃粉色的伊可新了。在他三岁多时,家里囤的伊可新吃完了,我到药房购买,当时药房的医生建议孩子三岁之后并不需要每天吃伊可新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了,让孩子通过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的方式就够了。听到药剂师如此的说辞,我觉得很有道理,好像确实没有必要长期靠补充营养素的外部助力方式给孩子补充,吃多了反而不好。但是,今年带玩子到医院做身高咨询,做微量元素检测后却发现缺乏维生素A。
看了此书之后,我才知道维生素A也是长身高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以前只晓得必须补充维生素D和钙。即便是每天吃一颗粉色的伊可新,它的维生素A含量远远没有达到人体每天所能摄取的最大量。
今年开始,我也开始了每周带玩子爬山的运动,其实最重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他多一些运动时间,多晒一晒太阳。
如今北京的天气暖和热了起来,每天幼儿园放学后,玩子回家后先喝一瓶牛奶,吃一些小零食,以前喝奶都是安排在晚上八点喝,但经常因为和对门家哥哥玩耍而耽误晚喝或者不喝。然后爷爷便带他下楼去运动玩耍,直到奶奶做好晚饭才回来。奶奶也开始注意不给玩子吃太饱,特别是主食。吃完晚饭后爷爷再带他到楼下继续溜达和玩耍,直到我下班回家继续陪他溜达骑两圈自行车后才回家。
我不知道通过这些改变对于玩子长身高有多大的帮助,毕竟才刚刚开始全面全方位地做起来,需要持续观察和监测几个月看看。但我想说,我深刻地认识到因为我们的知识缺乏,或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科学的知识,差一点更大程度地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当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又深感焦虑不知所措。
其实,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固有的落后观念,通过发现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请教求助专业人士,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改变观念,特别是错误的或狭隘的观念。
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所有像我们一样,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又感到焦虑的父母,或许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