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课程回顾:(导师:郭浩)
(一)嫁接文化母体
1、文化母体,指的就是那些在我们生活中不断重复,重复到成为我们所有人共同经验、共同知识、共同观念的文化;
2、传统色向文化母体借力,把自己想要制造的新共识嫁接在原有的文化母体上;
3、传统色的每一个颜色,其实都代表了古人看待世界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
(二)产品化
1、产品化,让别人可以直接用;
2、每一个颜色,必须有一个真实面和一个虚构面。
(三)打造开放系统,建立连接
1、开源,开放给别人使用;
2、开放颜色的使用权;
3、纳入更多人进来,一起往这个共识里添砖加瓦,这个共识才能赢得更多人认可,才能越来越强大。
(四)总结
在制造共识过程中的三点提醒:
1、在制造共识的时候,要先选择文化母体,把新共识嫁接在旧共识上;
2、在凝结新共识的时候,要把自己产品化,把旧共识和新共识封装到一个产品里,可以让对方直接用;
3、只有接纳更多人进来,才有可能成为共识。
二、心得分享:
制造共识、产品化、接纳更多人
(二)启发
用接纳更多人的思路,开展下山活动
学习完郭浩老师的“怎样理解中国传统特色的价值”思维课程,对于课程里的“纳入更多人进来,一起往这个共识里添砖加瓦,这个共识才能赢得更多人认可,才能越来越强大”的思路,对于我的启发很大,我将之也用于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下山活动中来。
比如,深圳校区梧桐山班的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层横跨七零后到九零后、彼此之间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关于下山的期待与需求上,也表现出风格各异的不同诉求,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更多的同学的诉求实现,也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梧桐山班的班委们经过数轮热烈的讨论及全体投票之后,推出了一个活动自选方案,即将原活动方案一分为五,分别是:“A下山大会合影+B扬帆起航+C下山晚宴+D秉烛夜谈+E下山伴手礼”,班里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参与全部或者部分活动,大大增加了灵活性,方便了同学们选择和参与。

(我们的活动报名海报)

(我们的活动宣传海报)
(三)迁移
以“下山”为文化母体,制造新共识
我觉得郭浩老师的“怎样理解中国传统特色的价值”思维课程里的“在制造共识的时候,要先选择文化母体,把新共识嫁接在旧共识上”的思路,也可以用于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下山活动中来。
2021年5月16日,在学习高手课.创新力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下山活动的需求:社交、学习、有仪式感、被看见、运动、纪念物品、全员参与、活动丰富等,其中“社交、学习、有仪式感”是大家最关注的,所以,针对这些需求,深圳校区梧桐山班班委在原有“下山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又策划了“得到高研院8期全国10大校区下山大会联动方案,即城市之光——得到高研院八期下山学习打卡活动”。
联动方案的目的是:
1、痛点:全国十大校区互动
2、价值:为着共同的目标,用充满仪式感的打卡来为下山之旅画上句号
3、可执行:由发起人发起——>各校区联络人牵头——>各校区班长组织——>各班组长协助——>各班成员集体完成
4、可迁移:如活动顺利举行,之后每年都可以持续进行
联动方案的内容是:
在2021年5月31日这天,由得到高研院八期全国十大校区发起,全国39个班的2790名同学共同完成:以在得到App学习打卡的方式,用“求知、协助、上进”的心,点亮十大校区所在城市,并以此为我们共同的“八期上山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金句
舍得舍得,得失寸心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