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还记得之前讲过的人生课题嘛?
分别是工作、交友、爱,这三个课题,这也包括了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
与同事或上级之间的关系,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爱人(亲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而处理这种人际关系,就是在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
但是,往往在人际关系中,在处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烦恼, “意见不合、别人对你所作所为的干涉、对他人的不理解”,等等,会有很多的事件涌现而来,让你备受煎熬,受其烦恼。
比如在教育孩子这一块上,父母一个劲的把孩子供上了大学,只求望子成龙,以后能有大出息,所以呢,从小学开始,一切都被安排着井井有序,连学校、专业、甚至是在校期间的班干部选举都要多加干涉。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极度缺乏自主能力,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因为在他的家庭环境生长中,就没有所谓的人际关系,只有“控制”,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就像最近挺火的一部电影《我经过风暴》,男主从小就是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被干涉自己的人生课题,这让长大后的他也变成了这个样子,浑身充满暴力,我不让你做什么,你就不能做。如果出现了问题,那都是他人的过错,而不是自己,自己没有错。
这就是对他人人生课题的多加干涉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故此,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讲到了一个核心说法,称一切烦恼都源自于人际关系,一切的问题都源自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
而想要正确的处理,就要进行“课题分离”这一办法。
课题分离就是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比如孩子学习这一件事,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孩子又不喜欢学习,这时候的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控制,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学习,请家庭教师、上辅导班等等。
孩子不懂事不好学,父母就进行干涉,这无可厚非,但是,实际上,这已经在干涉孩子的人生课题,有了干涉,就会有了烦恼,因为这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但这又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
如果想要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可以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那么成绩就会不好,上不了好大学,以后就没办法更好的与他人竞争,这最后的承担者都是孩子自己,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选择会有多重要,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做父母的,可以不对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多加干涉,但是要引导孩子的正确价值观,要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说你在家喝酒打牌,还教孩子好好学习,你说孩子会听你的话嘛?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所以,一些坏习惯真得改了,毕竟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而别人怎么评价,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我们要做的,就只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
这也是阿德勒思想的核心观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看完文章后,想一下,你有没有试图去干涉别人课题的事情,或者被别人干涉的事情呢?
我想一定会有,只是我们从来都是想着不让别人干涉,却又使劲的干涉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