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不是什么?在书中第二章写了11种误解。
误解一:禅修只是一种放松的技巧。——内观禅修目的在于净化与转化你的日常生活。
误解二:禅修是指进入出神的状态。——内观是培养正念(念念分明)或觉照。
误解三:禅修是无法被理解的神秘修行。
误解四:禅修的目的是神通。——禅修的目的是开发觉性。
误解五:禅修很危险,一个谨慎的人应该避开。
误解六:禅修是圣贤所为,不适合一般人。
误解七:禅修是逃避现实。——禅修是扣紧现实的。不会将生命中的痛苦隔开来,反而帮助你更深入生命中的一切层面,好让你能突破痛苦的障碍,超越苦厄。
误解八:禅修是狂喜至乐的好法子。
误解九:禅修是自私的。
误解十:禅修,是坐下来思考高深的思想。
误解十一:禅修几周之后,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德宝法师对世人对禅修的误解,总结得很到位,一共11条。那也引发了我的好奇——那禅修是什么呢.
在第三章,德宝法师提到,“也许地球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各自的灵修传统可以被称为禅修,关键完全取决于你赋予这个词的意义。”
佛教的禅修目标是觉知。当然,在佛教的传统内,禅定非常重要,而新元素“觉知”也被高度强调。
内观是佛教最古老的禅修方法。内观禅修立足于经验,而非理论。当敏于觉察实际的生活经验,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内观禅修,只是学习清醒地活着,好好活着。
第四章节,讲的是修行的态度。禅修的过程很微细,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 。德宝法师提到的系统的运用准则有,不要有所期待;不要绷得太紧;不要匆忙;不要执着任何东西,也不要排斥任何现象;放下;出现任何事物都要接受;善待自己;质问你自己;视一切问题为挑战,为学习与成长、自我磨炼的机会;不要用想的;不要停留在分别念中。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与他人的相似处,观察自己的感觉和意识的变化。
第五章讲的是禅修练习中的调息练习。
禅修有许多主题,作者强烈建议从专注于呼吸开始,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基本定力,练习正念。专注地观察自己。我们通常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在一个地方专心修禅,作者提倡,找个方法,把正念运用日常生活里,以应付每天无法预期的突发事件。
在内观静坐关注自己呼吸时,心跑开了,怎么办呢?可以用数息法、连接法、固定法等来帮助增强定力。不一定要一直数息,当心安止在吸气与呼气都会接触的鼻尖上,开始觉得呼吸细微和安定时,应该放弃数息。数息法只用在训练将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将心专注在每一个改变瞬间,把心和当下相结合,内观禅修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刹那定”。
第六章讲的是如何调身。身即姿势。
禅修是一种心的技巧,姿势只是修行的辅助,不要僵硬,放轻松。姿势最重要的原则是,坐的时候背要挺直。穿着宽松的衣服,选择让自己最舒适的姿势。盘腿方式有很多种,按照难易程度分,有美国土著式,缅甸式,关莲花(单盘)、全莲花(双盘)。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到,“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心境。”
第七章讲的是如何调心。
禅定就像是驯服一头野象。禅修的作用就是降伏内心。野象就是你狂野不羁的心,绳子是正念,柱子则是你禅修的对象,也就是你的呼吸。这个过程所呈现的驯象,是训练良好与专注的心,可以担任艰巨的任务,推毁障碍实相的假象。
当我们直的在观察呼吸时,我们自然置身于当下。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