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鉴别

作者: 谷意 | 来源:发表于2020-09-11 09:24 被阅读0次

女儿一直想要双白色的、正版的知名品牌跑步鞋,但在当下假冒伪劣充斥大街小巷,而我们又缺乏必要的鉴别知识与能力时,才知道一双普通的正品白鞋距离一个女孩的梦想是多么的遥远啊!我不知道她持何理由去怀疑实体店的琳琅满目却依然难觅可以放心的真实。

女儿通过得物平台下了单,选择的理由是她看见同学穿脚上实物,感觉应当是真货。她选好款式、规格、尺寸,让我付钱时,看见比其它平台贵近一倍的价格,虽然有些心疼日渐憔悴的腰包,可如果能給她带来货真价实的满足感,意义已经远超多出来的货币数字了。

女儿开始跟踪白色靴子的旅途,每天回到家后,都要拿过我的手机,看看发货了没,鞋子又走到哪了?晚饭时,她又跟踪她的鞋子,对我嘀咕说,从山东出厂,又送到合肥中心鉴别,怎么鉴别了两天也不见结果啊?我忍住笑,问她,合肥是包拯的故乡,青天审案最快不也需要十天半个月吗?随后安慰她,鞋子飞不了,可能是因为价高鉴别指标多,是平台确保真货的责任行为,耐心等待吧!

我想起合肥出差拜谒包公墓的事。我到时,已快下班了,包公墓园管门的员工不让进,说卖票的已下班,让我明天再来。我说我明天就要离开合肥,能不能让我进去参拜后就出来?他摇头说不行。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规距和制度,我理解他坚持职守的态度。

隔着包公墓园红色的围墙,隐隐看见苍松翠柏交错遮掩的陵园建筑,显得古朴典雅、肃穆幽静,与公园四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暂次闪亮的灯光以及街上匆匆而过的人流、车流,形成显明的对比。我不是对伟人陵墓有特殊情结的人,只是在心里总认为某个伟人之所以被后世流传并膜拜,其身上一定有后世所需的思想精神、道德力量或行为楷模。徘徊墓园红色的围墙下,包拯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科学,越是稀缺的资源,常常成为人们竞相欲拥有的对象,所以想得到这种东西,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将这种最稀缺资源分配给出价最高的人。如果可以把社会当成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竞争市场,包拯身上所体现精神价值、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所以成为历代人民竞相购买的祈愿与理想。

那么,这不正恰恰反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就最缺少的就是以包拯化身的公平、公正吗?另外,站在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包拯其实就是一个忠于职守的政府公务员,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他职位上本应担负的责任,但如果大部份的在岗管理者不尽职时,正常的尽心履职便显得格外的道德高尚、形象高大起来,久而久之就由人演变为神了。

每个人都不具有知识完备性、不具有完全理性,总会有自己的性格偏好和价值观,可是社会也好,企业也好,为什么就摆脱不了不完善的人治宿命?从历代人们需要包拯来看,当社会关系的正常秩序缺失,非正常成为主流时,正常就成为社会的稀缺品,成为人们梦想。

女儿只想拥有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双白色的、正版的知名品牌跑步鞋,却需要非如此周折商不一定可以得到,那么,当一个人遭受法制带来的不工作时,需要去哪里鉴别呢?当一个社会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与政治参与都需要某种鉴别时,恰恰反证了所谓鉴别的荒谬,所有的鉴别都需要支付物质成本与心理成本,都是对社会帕累托效率的腐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鉴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dv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