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朋友今年二年级了,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经常叫家长 ,或者留堂。不是作业不认真,就是上课小动作太多啦。比如他会在课堂上因为不想听课而切橡皮或撕纸片,或者去伸手碰前面桌子,总之上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英语刘老师说,上课时不知道要提醒他多少次,让他回神听课,纠正他的行为。
我也一直很苦恼,这就真的是天生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多动症?有一次他因为上课捣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他哭着对老师说:“我改不了,我是多动症。”老师听了哭笑不得。
在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教育的概念和理论。其中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注意会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意志力的努力,需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例如,学生们正在听课,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打开,有一个晚到的同学进来了,学生们本来在听课,但都不由自主看了一眼,这就是无意注意。
有一些强大的外力(比如“嘭”的一声响)、对比鲜明的(颜色的冲击力)、突然出现的刺激,还有自己感兴趣的、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很成熟。一切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东西都会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比如我家小朋友在写作业时,他爸爸推门进来了,他会停下来不写了。或者他本来在想一个数学题,突然听到有人说奥特曼卡片,他也会停下来,兴致勃勃地插入话题,作业的事情基本上忘光了。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发育成熟,内部学习的兴趣会慢慢培养起来,则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到了中学阶段,有意注意就占主导地位了。学生们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克服学业上的困难。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老师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活动更感兴趣;而学生们也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意志力品格,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我家小朋友的案例,如果我一开始明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区别,明白其实小学生特别在一二年级阶段,小朋友的无意注意是占主导地位的,如果小朋友上课捣乱或者是有些小动作,或特别受干扰而没办法专注,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家长也不要过分苛责,想起当初自己的反应,的确不可取。因为他被老师留堂或骂了,我就责骂他上课不专心,如果理解了小孩子认知发育的特点,自己就不会那么急躁了。所以家长学些教育心理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