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06

2019-01-06

作者: 德虔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08:38 被阅读0次

    玄四、尋思品(分二科) 黃一、釋(分二科) 宇一、黑品攝

    【復審思擇,我若於彼無常苦空無我諸行如實道理,發生迷惑便為顛倒,黑品所攝,廣說如前。】

      這是「尋思品」,分二科。第一科是解「釋」,先解釋「黑品」。

      又「審思擇」,這個「我若於彼」佛說的「無常苦空無我」的「諸行」,真「實」的「道理」,我「發生迷惑」;我不同意是無常、苦、空、無我,我不同意這個。「便為顛倒,黑品所攝」那你,你就是糊塗了,你不明白這個道理,當然你這個貪瞋痴就來了,就會造種種罪過。這就是「黑品所攝,廣說如前」。

    宇二、白品攝

    【若不迷惑便無顛倒,白品所攝,廣說如前。】

      你「若不迷惑」,你能明白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你就不會發生錯誤,是「白品所攝」,這時候就有大智慧,有種種功德出現了,那就是屬於「白品所攝,廣說如前」。

    黃二、結

    【是名尋思諸緣起品。】

      這是結束這一段。

    玄五、尋思時(分二科) 黃一、釋

    【復審思擇,於過去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如是已住;於現在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如是今住;於未來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如是當住。】

      這是第五科「尋思時」間。

      「復審思擇,於過去世」的時候,「所得」的「自體」,你可能過去世在天上,或者是在人間,你也會得到一個果報,一個身體,也還是色受想行識。「無正常性」,那個身體,也是過去了,就是它不能常住的。「如是已住」,這樣子呢,過去的身體,已經在過去的時候,它是存在的;但是現在呢,它已經變過去了,也是不存在了。

      「於現在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現在得到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個色受想行識,它也今天雖然是很活潑地存在,但是它並沒有永久存在的體性的,它也變成過去的。「如是今住」,這個生命體,現在是存在的。「於未來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也是沒有常性,也不是永久的。「如是當住」,將來它會存在。

    黃二、結

    【是名尋思諸緣起時。】

      「緣起時」,這裡邊哪,令人恐怖的地方:將來的生命體,決定是人嗎?這時候就是決定你現在的修行了!所以這是令你、令我們擔心的地方,知道哦!

    玄六、尋思理(分二科) 黃一、觀待道理(分二科) 宇一、釋(分二科) 宙一、約真俗辨(分二科) 洪一、標

    【復審思擇唯有諸業及異熟果,其中主宰都不可得,所謂作者及與受者。唯有於法,假想建立。】

      這是「尋思理」,分二科。第一科是「觀待道理」,分二科。第一科解「釋」,先解釋這個「真俗」,真俗二諦,先辨這個真俗二諦,先是「標」。

      「復審思擇唯有諸業及異熟果」,我們現在這個生命體,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裡面,就是有業。業:是主要是你的心動了,表現在身口上,就造了很多的業。或者是定業、或者是就是不動業、或者是福業、或者是罪業;「及異熟果」,及這個業力所得的果報,就是這二件事。

      「其中主宰都不可得」,在這個業和異熟果裡面,說是有個主宰性,常恆住、不變易的東西是不可得的,沒有,沒有我可得。「所謂作者及與受者」,這個主宰性,執著有我,這個有我論者:他認為有一個作者,有受者。在「因」名為作者;在「果」名為受者。就是這個我的體性,它能做善,也可能也能做惡;將來在果報的時候,就是受苦,也可能是受樂。說是有這個常恆住、不變異的我,是作者、是受者;但是佛法來說,「其中主宰都不可得」,也沒有作者,也沒受者。

      「唯有於法,假想建立」,那麼裡邊有什麼呢?就是於這一切有為法,這色受想行識有為法,這個業和果報,帶有一個假想,由假想所建立的事情,只有這麼多,另外沒有了。這是「標」,下面解「釋」。

    洪二、釋

    【謂於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中,發起假想施設言論,說為作者及與受者,有如是名、如是種、如是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若苦若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

      「謂於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裡面,在十二緣起裡面,「發起假想施設言論,說為作者及與受者」,這解釋這個唯有法,「唯有於法,假想建立」,解釋這句話。就是這個人,在十二緣起裡邊,「發起假想」,發動了一個假想,不是真實的,就是有所憑藉,有所憑藉叫做假,假者藉也。就是假藉這件事,就去給它安立個名字,就是「假想」。「施設言論」,這個假想,有什麼作用呢?能安立種種言論,會說話,說種種話。他現在說什麼話了呢?「說為作者及與受者」,十二緣起裡面有一個我會「作」,有個我會「受」。我在因地的時候,是「作者」;在果地的時候,是「受者」。這個說執著有我,這個我是負責任的,它做造罪的時候,將來得果報,它要受;它做功德的時候,將來得果報,也是它負責。作善作惡,它要負責的!這是尋思這個道理。

      「有如是名、如是種、如是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若苦若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這是解釋這個「作者」和「受者」。「有如是名」,他現在來,或者在天上,或者是在人間,或者是在地獄、餓鬼裡邊,「有如是名」,他有個名稱,他叫什麼名字,叫某甲。「如是種」,種類,或者他是,比如說他在人間,或者婆羅門中,是剎帝利中、吠舍、首陀羅。還有「如是性」,這個「性」就是他的父親叫什麼名字?母親是什麼名字?他是這個種性的人。「如是飲食」,這個「飲食」就是他得到的果報。得果報,他的生活情況怎麼樣?「如是領受若苦若樂」,或者受苦,或者受樂。「如是長壽」他的壽命或者是七天,或者是一百年,或者是二百年。「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在眾生這一方面,多數是放逸、作惡事,多數是自己應得的壽命減少了多少;那只有阿羅漢,他要常常入定沒有煩惱,心很清淨,他能夠「極於壽量邊際」,他應該活兩百歲,他就能活兩百歲。我們若是放逸,就是折損自己的壽命的,是這個不同。就是有「作者」,也有「受者」。

    《披尋記》一一九頁:

    《有如是名如是種等者:世俗言說士夫類中略有如是八言說句:名,謂呼召假名;種,謂剎帝利等種類差別;性,謂族性,父母差別;受用飲食,或劣或勝,是名如是飲食;於現法中或時興盛住諸安樂,或時衰損住諸苦惱,是名領受若苦若樂;人壽分量住時差別,或住少年,或住中年,或住老年,是名如是長壽;一切異生壽無邊際,是名如是久住;阿羅漢等住最後有,壽有邊際,是名如是極於壽量邊際。》

      「有如是名如是種等者:世俗言說士夫類中略有如是八言說句」,第一個言說句就是「名,謂呼召假名」,就是別人招呼某甲、某乙這個人。「種,謂剎帝利等種類差別」。「性,謂族性」,就是他「父母」的「差別」。「受用飲食,或劣或勝,是名如是飲食」。「於現法中或時興盛住諸安樂」,或者說這個人哪!走運氣,做了十年宰相,這樣子呢,「於現法中或時興盛住諸安樂,或時衰損住諸苦惱」,或者被人家搞跨了,下台了,下台了就不對勁了,就是「衰損住諸苦惱」,「是名如是領受若苦若樂」。「人壽」的「分量住時」,或時「差別」不一樣的,「或住少年」的時候就死掉了,「或住中年,或住老年,是名如是長壽」。「一切異生壽無邊際,是名如是久住」,一切異生的壽量,也有的人壽命非常的長;地獄的眾生壽命很長;一個龍,這個龍王壽一中劫,也是很長的;天上幾萬、幾千萬年乃至到八萬大劫,壽命這麼長,「是名如是久住」。「阿羅漢等住最後有」,住最後有「壽有邊際,是名如是極於壽量邊際。」
    (2019.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i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