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
〈126〉【经文】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

〈126〉【经文】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

作者: 649af4153479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08:37 被阅读11次

南无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又①其国土,无须弥山②,及金刚围③,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④故,欲见⑤则见。

〈126〉【经文】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

①又:另外。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②须弥山:须弥,梵名Sumeru  ,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略作弥楼山(梵Meru  )。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记载,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环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八山之山名顺次为:由乾陀(梵Yugandhara  ,巴Yugandhara  )、伊沙陀(梵Is!adhara  ,巴Isadhara  )、诃罗置(梵Khadiraka  ,巴Karavika  )、修腾娑(梵Sudars/ana  ,巴Sudassana  )、阿沙干那(梵As/vakarn!a  ,巴Assakan!n!a  )、毗那多(梵Vinataka  ,巴同)、尼民陀(梵Nimim!dhara  ,巴Nemindhara  ),铁围山(梵Cakravad!a  ,巴Cakkaval!a  )。七海之前六海名称,即随其所环绕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碱海,其外有铁围山。须弥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各位于碱海中之东西南北四方,吾等众生即居住于南面之阎浮提洲。然关于八大山之名称及顺次,于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之记载,略有不同。

③金刚围:梵名Cakravad!aparvata  ,巴利名Cakkaval!a-  pabbata。又作铁围山、轮围山、金刚山。即围绕于须弥四洲之外海,由铁所成之山。以铁性坚固,故称金刚。

④神力:梵语r!ddhi,巴利语iddhi!。又作神通力。谓佛菩萨所示现的种种神变不可思议之力。诸经中,多处载有佛菩萨显现神力之说,如法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谓,世尊尝于百亿万人天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至于上梵世,其一切毛孔均放出无量无数色光,悉皆遍照十方世界。智顗之法华文句卷二十九(大三四·一四一下):‘神名不测,力名干用;不测则天然之体深,干用则转变之力大。’窥基之法华经玄义赞卷十(大三四·八四一上):‘妙用无方曰神,威势能摧为力。’

⑤见:<动>同“现”,出现;显现。

【直译】另外,极乐国土没有须弥山,以及金刚围山等等一切诸山。也没有大海、小海、溪流、水渠、水井、河谷。因为佛神通力的缘故,想要显现什么,就会显现什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6〉【经文】又其国土,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i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