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单身爸爸许朗发现女儿果果不高兴,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询问女儿为什么事烦闷。
他模仿大猩猩的动作,蹲在地上 ,一步一步挪到果果身边,然后像朋友一样,躺在果果身边的娃娃上。
大人放下架子,这是靠近孩子的方式,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低姿态,打开心胸。
模仿动物其实是带入游戏的一种方式,孩子喜欢游戏,当父母带着孩子走入游戏的情境,孩子就会两眼放光,全身心地投入游戏。
下班回家,孩子高兴地向我展示她做的娃娃家,还邀请我一起玩幼儿园的游戏,给我分配了角色,也给自己分配了厨师的角色。
趁着玩游戏的时机,我们把每天晚上必须的学习融了进去。孩子没有反感,而是玩得开心,还教我跳了幼儿园的早操。
游戏无处不在。尤其在孩子对某件事情执著不变通的时候,比如不愿上床睡觉,不想洗澡,不想起床……孩子执著于某种状态,但他的内心并不想这样。
家长给孩子讲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给了孩子台阶,孩子顺着就下来。因为,孩子的内心,并不想这样执拗下去。
当我在生活中感受到游戏的魅力时,就看了科恩的《游戏力》一书。
参与孩子,将他们从封闭的情绪和乖僻的行为里解救出来,重建联结,重获自信,游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孩子不会说,我今天在学校过得不好,可以和你谈一谈吗?孩子只会说,你能和我一起玩吗?
玩游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与孩子相处时,带上你所有的智慧和法宝,然后坐到地板上——欧马利。
孩子之所以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闹,是因为他有一些情绪,预先埋在了心里。游戏可以敞开情绪的大门,而大门的钥匙,就在善于引导、关注孩子需求的家长手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