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乡偶记(三)看望小学老师

回乡偶记(三)看望小学老师

作者: 觀風䖏 | 来源:发表于2024-08-21 00:30 被阅读0次

我给四叔说,我想看望孙文红老师,上次回乡就有想法,这次一定要找到她。果然是人脉广了好联系,几通电话后,四叔说,找到了。

白沙埠小学主楼往东,家属楼顶层以西,敲开门,一位衣着整洁、端庄,短发里掺着几根白丝,脖间戴着雪白珍珠项链的中年妇女,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我。我不觉一愣,不像是老年人呀,这是我记忆中的小学老师吗?

进门、让座、倒茶,孙老师回转坐在近旁,仔细端详着我,不说话,她显然在等我作自我介绍。四十年不见,教过无数小学生的老师,怎会将眼前五大三粗、充满油腻感的汉子还原为当初的稚童呢。

应当是八零年,我从甘泉城关小学转学至朱畔小学二年级,至八四年初一从白沙埠联合中学转回甘泉初级中学。我在老家呆了五年,承欢祖父母膝下,受启蒙于老家。

孙文红老师,是我小学老师其中的一位。她的脸庞胖胖的,说话沉稳显成熟,所以觉得年龄大。她好像不是本地人,也许是潍坊人,嫁到朱畔的张家,不是我们这一脉的另一个张家。她教了我两三年,直到五年级毕业。那时的毕业合影学生是拿不到的,我的个人单照被孙老师拿走了一张,放在她家的镜框里,逢人便说,看我这学生长得多亲!

我从二年级转过去,朱畔小学位于朱畔村西北的沙梁。从村子走过去,爬坡过桥,一条大水渠于脚下斜穿而过,一条弯道铺满白沙,两行白杨树很是粗壮,夏天有好听的蝉鸣与可怕的扒夹子(一种蜇人的毛虫)。湾内是池塘,大片的桑林正对着我们的学校的两排茅草屋,出了校门快跑几步就能溜进桑林,红得发紫的桑葚是我们的最爱,比眼巴巴等着冰棍消减到两分钱要划算和美味的多。学校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生长过水稻、小麦、桑麻、大豆和莲藕,春种秋收的汗水,还有秋风扫落叶的酣畅,曾相伴我傻乎乎且快乐的小学时代,也幸好有孙文红这样的好老师相伴。

学校的故事很多,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大都是普通的故事,能记住的,我想是遭欺凌、受侮辱、被温暖的往事,不会轻易忘掉。被打的事,一笑而过。但被侮辱,是笑不出来的。那是另一位老师的班级,名字就不说了。一次班里一位同学丢了钢笔,那老师煞费苦心,物色到班里的几位可疑分子,其中就包括我。我中途转学过去,本就不熟悉环境,连说话都带着陕北方言遭部分同学笑话,进入嫌疑人行列似乎也不例外。这老师的举措让我意想不到,他竟然让我们几个上讲台演讲自己模拟偷钢笔的过程。我因为联想丰富、情节生动、叙事完整,尽管最后强调钢笔不是我偷的,依然被那老师认定为最大嫌疑人,并叫到办公室软硬兼施,威逼引诱。我说爷爷奶奶教导我不能偷人,我说我和小伙伴到地里偷豆子都是我引到我家地里拔的。百般解释无济于事,差点叫家长,幸亏被其他老师阻止。事后,听说不仅仅是我演讲发挥的好,实则那老师认为我家穷,我因为买不起钢笔而偷窃。这事在我心灵上划了一道印痕,至今没忘,多年后我敏感地发现其实现实中有许多类似,所以淡漠了恨意。而孙老师,说话是那么温和,她像母亲一样关爱着我们,对我们犯错宽容,对我们的努力表扬,让我们在自由、温暖中舒畅了几年。此后多年,我在学校,哪怕是成人教育,哪怕是工作后的培训学习,再没遇到像孙文红那样温暖人心,让孩子不惧怕不提防,回想起来念念不忘的老师。

年初,一位朋友说起他上小学的事,父亲令其辍学,多亏了老师上门做工作,才继续了学业。因为老师是外地人,朋友总以为他退休后会离开这里。但那份帮助让他念念不忘,我因而建议他找一找,去看望一下那位老师,当面致谢。后来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查找到信息,老师就居住在离他家不算远的一个村落,可惜数年前已磕然长逝,令那份遗憾再无弥补的机会。我由此想到我的小学老师,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尽快找到她,亲手牵住那份温暖。

孙老师听我简单讲述,突然说,你是不是作文写得好?是不是经常在课堂被老师当成范文?是不是写过你爷爷抽烟的大烟袋?我说是啊。孙老师一下子兴奋起来,她说她记得我,凡是学习好的,调皮捣蛋的,她都有印象。

师生叙话,愈发投机,无奈另有约定,只得告辞。分别时,孙老师执意要送我她的非遗作品,那是她花了一个半月刻出的《毛主席去安源》,推辞不掉,只好收下这份厚礼。临出门,孙老师仍嫌不够,拽住我,又送我一幅《如意葫芦》。那可是我现年69岁老师的心血之作,却之不恭受之有愧,这份赠与对我是何等的器重与褒奖呀!

离开后,孙老师发我微信:“老师今天见到优秀学子高兴!再次谢谢你记得老师并来看望。”我不假思索地回道:“孙老师您好!一直心存感激,在我少年懵懂的时候,您对我的启蒙与关爱,于我影响深远。这次有幸找到您,看到您身体好,精神足,创作丰厚,生活幸福,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与满足。人生苦短,感恩有您!见面虽短,仍有相遇之期...。”

回到陕北后,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和我的老师有了联系方式,借助现代网络,可以随时联系。在我的自荐下,孙老师能看到我的博客和小视频,那是她孙子教会了她。她说因为我去看望老师,心情无比高兴和感动,激动的心情至今不能平静...。她又说:“我教过的学生真的可以用'数不清'来形容,你是第一个学生记得老师并前来看望老师的。”“每年只耳闻好多好多学生考上大学,...  ...”

沉默。老师的话,是对我的鼓励与偏爱,也让我深思。谁人无少年,谁能一步从儿童少年跨入成人。不可否认初高中老师,乃至大学老师的重要性,但不可漠视小学,乃至幼师的付出。她们同样重要。甚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园丁扶正一棵小树苗的成本,远比对大树动用刀斧去修正,要及时和容易的多。小学老师,于学生,于教育,于社会,我认为很重要。

2024.08.13

附视频: https://v.douyin.com/irtr3SRP/ daa:/ 08/02 t@e.bA

相关文章

  • 回乡偶记 三

    我的散文集《红尘艳语》 晴空万里。 午后和母亲在院子里晒太阳。 一只狸花猫翻过院墙,踱着小步,警觉地靠近。却原来是...

  • 回乡偶记

    序 鸟巢休憩的雏鸟醒了,叽喳叽喳地扑翅嬉闹,犬舍阖眼的幼崽醒了,呼哧呼哧地蹬腿撒欢,被窝蜷卧的我也醒了,嘟囔嘟囔两...

  • 回乡偶记

    接到外爷去世的消息,已经快凌晨12 点了,久久不能入睡。脑海里萦绕着童年、青年以及成家后和外爷的交集。外...

  • 回乡偶记

    都说过去是过眼云烟,可这些烟在我眼里飘飘荡荡,始终无法散尽。 自从上大学远离故乡之后,就很难得再回到这个小城过上一...

  • 回乡偶记

    昨天4:00钟准时起床,洗簌完毕,4:30乘前天晚上预订的滴滴出行,5:00抵达虹桥机场,匆匆吃过早餐,5:...

  • 回乡偶记

    今日回乡,看到村庄还是以前的样子,青砖房基的杂草还是丛丛碧绿的,村头的大榕树还是潮湿得爬满青苔,在正巷还是...

  • 回乡偶记

    夏至,又一个回乡的时节。 古人言“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却常常莫名地产生一种身在故乡为异客的感觉...

  • 回乡偶记

    时光如野草 正疯狂 撑破土壤 在八月的乡野跋扈 秋天的的老虎 正疯狂 在黑色T恤上勾勒图案 在闷热的空气里喘息 蝉...

  • 回乡偶记

    差不多半年前从一线城市撤回来家乡发展,刚开始以为以后每个月都能回家一趟了,然而事实是依然从清明节回来那次直到这...

  • 回乡偶记

    | 2018年9月03日 1、 周五夜里11点多到家,开门没见到蛋蛋与拖把,1个月不见,他们已认不得我,躲了起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乡偶记(三)看望小学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lb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