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读书的人就可以写作,但从我加入的两个阅读群来看。真正愿意写作坚持写作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千享读书群里一百七十个人,写作小群里的人有二十七位。有衡读书群里一百个人,写作小组也就十三位。
很多阅读群的小伙伴说没有东西可写。那是因为思维阻塞,因为没有什么可说。如果你确实有话要说,你不可能停止写作。你的才华不会抛弃你的。
写不出来继续读书吧。千享读书团的欧阳团长和有衡读书群的有衡老师群规宽松,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如果从写作小组里输出文章达不到要求,就会断舍离,让小伙伴再去读书吸收能量。
读书会让人更好地思考。通过读书,思想见解才能更深刻,境界才能得到提升。通过思考,才能学到知识,才能转化成自己的内容。
有的时候读完一本书一片茫然,虽然笔记时有写,但是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没把观点方法掰碎了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中 。
读的多了就写出来了,薄积而厚发,就是这个理。
如何写,写什么,写给谁看,谁会买单,是写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何写?
首先理清语言架构和主题立意的问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就是文眼,好的立意决定了文章的走向。架构是文章的骨架,再好的素材如果不为架构所利用,就是一盘散沙。
有人靠灵感乍现写作。孰不知 灵感往往只是从你头顶上摘取的第一个想法,而在你头顶上趴着的是你所看过的每一篇文章,读过的每一本书籍。
写什么?
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去写,什么都写的结果往往是没有特色。粗制滥造的后果是杂而不精。批发店不如专卖店门槛和价格高的原因莫过于此。
这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咪蒙善于写小黄文 ,搭边不搭边的事情都能和性融汇贯通。连岳善于写热点,他分析的观点往往准确好懂。武志红是一位心理大师,他对人性的见解令很多追随的人沉陷其中。
写给谁看?
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就像一个社区,有认可的观点见解和权益。
有的人擅长写鸡汤文,比如汤小小,她熬的鸡汤让很多迷茫的人陶醉;有的人擅长写专业ppT,比如秋叶,让很多年青的人学到了一项职业技能; 有的人会带着人学习,比如李笑来,通过学习实践分享,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 。
谁会买单?如何做到自身成长和文字变现成真金白银的双丰收?
不可否认,很多人读书写作就是为了自身成长。书写是为了梳理更好的人生。阳春白雪 聊以自慰地写作只会让自己闭门造车,阅读的人也必定会曲高和寡 。
如果转换思维,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为目标,效果很显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事实。
在我们初中高中大学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不能读懂一篇文章,翻阅英文书籍时。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和外教开始对话了。在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闲书时,我们已经OUT了。
只有当你确实能写出像样的作品之后,你才敢说自己已经理解。需要不断磨练技巧,直到知识从左脑滑向右脑,直到智力感悟变成常识,变成你品牌的证明。
写作就和做生意一样,需要用心经营,也需要市场证明。人是社会人,需要的文字不单单是隔靴挠痒 乐呵乐呵的鸡汤文。喝多了就不再会汲收营养,而成了黄鼠狼熬得毒鸡汤了。
融通性写作,把自己占优势的专业写成文字,让自己无可取代。
我的专业是护理,急诊科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对抢救,人性和健康 死亡触动比较深刻。用文字描绘一些急诊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帮助一些人了解和解决健康的小问题,对我来说比较轻松。但是专业知识和文学写法相融汇,这也不是一天的工程。
拿起笔去写。 探索你的过去,让情景再现,然后把它写下来。在你的头脑中,它只是一种记忆,但写下来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工作知识。
不去写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写这么多。很多话,都是有道理的。显得没有用是因为没有去做,去实践。这就如读了一万本书懂了那么多的道理还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一样的道理。
找准定位,哪怕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果只在路口徘徊而不上路,罗马只是一个未来。不要怕路途坎坷,荆蒺的路程只是微不足道的20℅,踏过去,就是80℅光明的前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