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标题发现,写随谈已经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了。
大脑习惯先说好的,我也先从好的说起。
生活
孩子上学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太习惯用进步这两个字。放学主动和我们讲学校发生的事,我自己的观察,应该是我们愿意听他讲,鼓励他讲。一些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了变化,刷牙、洗脸、起床、穿衣,开始自己来做主打理。
辅导孩子的学习,发现在空间规划、图形理解方面还犯迷糊,一些几何图形的组合因为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答题,没有思考,习惯于试,碰到哪个对就过了。回到父母身上,带着孩子复习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是我并没有给孩子合理的进行学习规划,他自己没习惯去参与到学习中,我们也没有引导他进入学习状态。结果是在发现孩子问题时,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自己玩儿的太多,家长好像与这个结果无关。
这是很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个共同体,在出现问题时,总是把问题推向相对弱势的一方。自己却是心安理得的指手画脚,解决的途径还是去指责,想通过批评这个简单的途径逃避真实问题。
工作
工作安排有些条理了。对于不敢管的那些事以前总有意要去逃避,现在有了面对的勇气,你不面对它,它就会像一个寄生虫一样,时刻会提醒你,给你无尽的痛苦。
试图把工作的模式,思考进行整理,变成一些通用的技能。比如,如何激发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组织意图从愿景变成可执行的细节。在这个方面,可以很好的去参考得到锦囊的模式,把锦囊关于职场的、管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整合,就可以变成许多很好的微课程。
这件事值得做。
学习
得到坚持完成每天四个课程的学习计划。
每日的纸书阅读未坚持。
给孩子的教育课学习进度为零:Python、Scratch、国际象棋、索玛立方体,这一列就好多。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并没有很好的做好区隔。
想想落下的功课,就会有无尽的焦虑。
码字上,秉承省力原则,只管读文字,爽过就没了。根本原因是没有自己的笔记系统,想起来要写某个内容时,大脑想要调用某个内容时,零星的、不确定的记忆碎片并不能支持写出够逻辑和够准确的文字表达。硬伤即在此,接下来就是要从碎片的记录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识卡片,这是什么,有什么启发,能用在什么地方,以这样的逻辑去做。
专业能力认证考试的学习,一个月没有翻开过教程了。即使这次考试不能参加,也要安排出时间学习,这是一个重新梳理专业知识的机会。
日语,其实每天十分钟的学习已经足够,贵在每天都能做到。即便是一句话,一个单词,一个常用表达,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从每天的睡眠和时间记录看,睡觉时间累计应该在7.5小时,吃饭时间、陪孩子时间花去了除工作时间以外的大部分时间。但效率不见得很高,这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与他人比较,永远都有差距,和自己比较,也是永远都有差距。比较对象不同,感受不同,行动就不同。与他人的差距,是人为设置的障碍,无非就是别人更优秀、更有钱、更有关系、条件更好,在他人身上找优越感,首先会想到的是你的精神世界要随时比他人高出一大截。这个无标准的比较,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样的无限循环做下去,就是无限的对他人的八卦和对生活、工作、身边人的不满和抱怨。
做和不做的区别就是,当打开一个书写窗口,写下一个标题时,就有了好的开始,今天可能是几十个字,明天可能几个字,但当这件事就像吃饭一样必须要做的时候,就可能超出开始时的想象。
兰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