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生活在无处不在的监控之下,马路上、商店里、公司里,到处都有监控,监控成了人类的另一双眼睛,可以不眠不休地记录下它看到的世界。在许多领域里,人们已经离不开监控了,例如,刑侦工作,查找监控是重要的一环之一,监控大大提高了破案率;还有幼儿园,监控也成为了监督的一种手段。
如今,监控不仅仅是组织的专利了,个人也可以安装监控。装在家门口,可以不开门就查看家门外的情形,例如,有没有人擅自拿自己的快递,有没有可疑人员在门口徘徊,甚至还可以观察到邻居家的人员进出。装在家里,特别是家有宠物的,可以随时掌握毛孩子们的动向,还可以时时记录他们的可爱日常,上传网络和网友们分享,家里有孩子的也同此理;家特别大的,那更有装监控的必要了,守护自己的安全必不可少。
小尤坐在地铁上,低头玩着手机,但身边人的动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xxxxxxx”,邻座嘴里吐出一串听不懂的方言,频率极快,像是在开机关枪,她似乎是对着手机在讲话,但又并不是在打电话,小尤偷偷往身边人的手机上觑了一眼,她正在手机上看着监控画面。
她先是点开卧室的监控,嘴里开始说话,小尤猜测是在叫谁起床,然后又划到厨房,一个老人正在厨房里,像是在做早饭,她又嘀嘀咕咕地说了老长一段话,小尤还是没有听懂,估计是在和他讨论做什么早饭的问题。她又继续翻找监控,在客厅里找到了另一个老人,她对着监控画面,终于说了一句小尤能听懂的半句话了。
“穿那件xxx红色的,今天要xxxxx。”看来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老人被要求穿着喜庆的衣服,她手上拿着的几件衣服都是红色的,看样子是提前准备好的,就是让女儿来给她挑的。
老人依言穿上了指定的毛衣,继续搭配外套。小尤在密集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下,也终于听懂了完整的一句话,“穿放在藤椅上的那件外套,穿放在藤椅上的那件外套,穿放在藤椅上的那件外套......”,她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一句话,小尤都明白了,但监控里的老人却迟迟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她着急地进入到了复读机模式。而这时,她们俩要在同站下车了,小尤无法得知之后的故事了。
在以前,子女只有通过电话询问分开居住的老人的近况,电话每次被接听,就代表老人安好,但难免有老人报喜不报忧,能接电话就一定生活得好吗?听到不能代替看到。监控就大为不同了,电话只可作短时间的沟通,余下的时间老人的动向却一无所知,而监控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他们在家时的日常真实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还能时时的交流,孩子虽不在身边,但能相互看到听到,也解了孤独与相思。
但小尤又想,作为老人真的喜欢在监控下的生活吗?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现在的监控号称360度无死角,出门是监控,在家还要被监控,还能不能有一点隐私了?而且也难免被孩子指挥,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要躲个清静都不行。孩子与父母啊,孩子小的时候要听父母的,父母年纪大了就要听孩子的了,随着地位的转换,想法也发生着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