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飞来了,家乡应该是一片金色的麦浪,又快到一年中最忙的夏收时节 。虽然多年前已完全使用收割机了,镰刀都已生锈了,收割,晾晒不过两三天功夫,但还是心里祈盼老天有眼,不要在这龙口夺食之际,让恶风肆虐,让淫雨连绵。
昨夜一场大风,清晨一看窗外,天地间尽是黄尘。楼房、街道、汽车、甚至草坪,绿树 也看起来灰蒙蒙的,真的是外地人心中的黄土高原。感慨之余,信手拍照,和前几天拍的城市夜景,一并发到朋友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画面宛如两个世界。前一段时间,一场极寒霜冻,使渭北大地上的苹果,梨,桃经济作物等遭受灭顶之灾,很多人欲哭无泪,锁上门,出外打工。而这场风,可能使关中平原上即将成熟的麦子匍匐一地,再来一场雨,就只能发芽,发霉,一年心血就化为乌有了。
夏收前的一场风夏收前的一场风
我的感慨引来了围观 ,一位出生在城市的朋友发出了疑问,他不能理解一场大风,为什么农民要流泪?还有一个年轻的朋友,问麦子就算被风刮倒,趴在地上了,那又如何?风难道会把麦子刮没了?我才明白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会有多大的差距,即使我再解释,那种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苦痛,他们恐怕永远不能体会。
很多人都会背诵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真正知道一粒粮食的不易!知道它的珍贵!小时候,我们吃馍时,不小心,馍渣掉在土地上,村里白发苍苍的老人总会吃力的弯下腰 ,小心翼翼的从泥土中捡起来,塞进嘴里,连声叹道“可惜了,遭罪呀”,我当时觉得他们太抠了,一个馍渣,值得吗?
后来,长大一些,和这些老人聊天,他们才告诉我,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关中遭遇百年不遇的年馑,这是老一辈人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一段痛彻心骨的伤痛。关中平原,本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秦汉盛唐的发祥之地。当时却是,连续三年没有下一滴雨,碌碡三年没翻身,路上的尘土厚得能埋人,三年六 料颗粒未收。据地方志记载,“饥民盈野,草根树皮剥食殆尽,十室九空,赤野千里,饿殍载道 ,尸骨遍地,甚至人相食,惨绝人寰”。为抢一个饼子,拼命的不少。有过这样的惨痛经历,能不把粮食看的重如生命吗?
老人们说道,当年我们村里大部分人出外逃荒,没走的都活活饿死了,连安葬的人都没有,这是何等的凄惨!在外当兵的回来,只看到残垣断壁,荒村一座,连家门都找不到了,大哭一场,从此流落他乡。年馑过后,人口损失过半呀,曾听过邻村一个妇女把自己卖了,给孩子们买粮食,然后在过潼关时,躲过人贩子,从火车跳下,千里迢迢又跑回来。他们说这些时,都眼泪长流,板着指头给我算谁家绝户了,谁家死了几口人,往事不忍回忆,但又怕后人忘却。
从此我慢慢懂得了粮食的珍贵,后来,开始帮家里干活了,更懂得生活的艰难,夏收时节,总担心老天刮大风,总害怕下连阴雨,有好几年,麦子长得饱满旺盛,眼看丰收在望,一场风肆虐后,平展展躺倒,仿佛被碌碡碾过。这时候,总能听到乡亲们唉声叹气,看到忧愁布满了一张张黑瘦的脸,这一年,馒头就只能又黑又涩了。每年,夏收的日子里,父亲总是晚上几次起床看天,母亲总是在菩萨面前祈祷,这种习惯至今还保留着。
记得高中时,有一年元宵节,下起了大雪,有个朋友兴奋的说“雪打灯笼花,一亩担七八”,古老的谚语吧,是说今年有个好收成,城里的几个孩子颇有些嗤之以鼻,和我们打赌。随后的日子里,风调雨顺,我们有些胜利在望的欣喜。谁知五月末,又是风,又是雨,刮的昏天黑地,下的绵绵不绝。哪一年,收成非常差,那几个城里娃很是得意,常以此调侃,挖苦我们。那时候,以为他们很坏,现在看来,我们之间真的有一道鸿沟,我们的痛他们不懂。
及时和父母通电话,得知,并不要紧,心才释然。现在小麦的品种超矮,很能抗倒伏。唉,其实我忧心的不仅是麦子,更是年迈的父母吧!寻思着,最近该回家一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