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的兄弟,突然发来以前我展出过的字,要请我喝茶。
虽然我的字写得并不算一流,但能在一个人的手机里存着,偶尔还能翻阅着,这其实也是一种令人“自满”的体验。正像小时候的作文被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念着,虽然有些“脸红”,甚至头都不敢抬起来,更不能环视左右,但还是挺“励志”,以为以后可以写得更好。
实在抽不开身,只好按照这位老弟喜欢的一首旧诗,写出一幅楷书相赠,以表感谢之情。
这位老弟高中毕业就出来打拼,一开始就以码字为生。从一个学校的临时工开始干起,后来考入乡镇当办事员。不断写作,不断写作,不断写作。什么叫“不断”?就是从不间断,每天写作,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来开始,他的文字慢慢发表在各种各样的报刊上。
想必开始写作的时候,文笔总是稚嫩的吧?没有人教,没法系统学习,只能不断地看书“输入”;没有多少人会在乎码字的人吧,不要紧,只要心中怀理想、眼里有苍生,笔下自能有力量、有温度;见到文字的人,自会有共鸣、共情,就会心心相惜,对别人产生同理心,对社会生发蓬勃的力量。
现在,老弟还在某市文联担任秘书长,也出了一些书。每出一本书,就认真地在扉页写上一两句走心的话,把书寄来,客气地要我“指正”。这让我想起一首诗来:
家园黄熟半林柑,
抛向筠笼载两三。
风雪盈裾好持赠,
预教诗婢识江南。
想不起这是谁写的了,赶忙搜一下,原来是清代龚自珍写的,正合我当下心意,于是粘贴于此,以示记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962/14fc584fd24be4c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