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冬天,我出差到黑龙江北部边境城市黑河。印象早已模糊,有些画面却依稀记得。
印象之一,小城很洋气,充满异国风情。
印象之二,小城美女很多,洋溢混血的美。
印象之三,小城商贩很会做生意,以货易货氛围浓郁。
网图 侵删黑河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一江之隔。1988年9月24日,两地“一日游”开通,春夏坐游船二十分钟、冬天江面结冰坐大巴10分钟。
当时苏联未解体,准确地说,应该是中苏边境一日游。两地人民都欢欣鼓舞,你看我新鲜、我看你稀奇,你觉得我商品丰富、我觉得你东西珍贵。手帕、布料、圆珠笔、电子表、录音磁带、暖水瓶、化妆品……这些丰富又便宜的日用品令苏联游客眼花缭乱,而那边的呢子大衣、皮靴、狐狸毛领等国内稀缺商品也令国内游客目不暇接。
可兜里没多少钱啊,不管是人民币还是卢布。怎么办?那就用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换呗。
那时出入关查验据说不搜身,冬天往返的游客队伍中就出现一道奇特的风景,出去时一个个身材臃肿、行动迟缓,里三层外三层套着运动服、羽绒服,大号套中号、中号套小号,回来时一个个还是身材臃肿、行动迟缓,里三层外三层套着呢子大衣,大号套中号、中号套小号,头上戴着皮毛帽子,也是一顶套一顶。
我也很心动,想参加一日游。可那时审查很严,好像要大学还是单位出具什么证明,我只好在街上转悠,感受感受两国人以货换货的氛围。
苏联游客一到,当地小商贩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精神一振、双眼放光,开始寻找目标盯人。
中央大厦商场某个体租赁柜台,售货员是一对青年男女。一位苏联男人刚要走开,男青年上前拉住他衣袖,女青年身体前倾,边用手比划,边拧麻花一样将中国话拧成了生硬的外国腔:
“请问,小东西有吗?小小的纪念品?对,有可以换给我们的吗?”
苏联男人连连摆手,他居然会说简单的中文,怪腔怪调:
“明白,我明白你的意思。没有。嗯,这个,行吗?”
他从腕上解下手表,递给女青年,女青年看了看,不屑地递回去:“不,太旧了!”
“这块表虽然是旧的,可是,质量—很—好!”
女青年只好把表收下了,从货架上一堆“珍珠”项链中抽了两串给那苏联人,他很开心地收下了。
男青年又在他耳边比划着:“日本的收录机,带耳机的,我们有,要吗?”
苏联人摆摆手,转身欲走,女青年急忙拉住他,身子前倾得更厉害了,她在脖子上比划着,扯着自己的项链:
“下次来,给我带一条金项链好吗?像这种样子的!”
苏联人连连承诺:“好的,好的,再见,对不起!”
真不明白他有什么对不起的。
一群苏联游客走光后,女青年坐下来,用手帕搧着风,和旁边柜台另一位女青年开始闲扯:
“哎,今天我盯着的那个,告诉你呀,没戏。我说:你的项链真漂亮,卖给我好吗?人家贵贱不卖,更别提换了。有个老毛子过来搂我的腰,把我吓得赶紧往后躲。唉,白跟了!”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很想念这座仅一面之缘的边境小城。希望此生有机会故地重游,感受一番时代沧桑巨变在这块土地上的美丽投影。
网图 侵删 网图 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