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作者: ally左左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01:22 被阅读0次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排队坐过山车,虽然排队很久,排队时是心情焦急,体验并不好,但是坐过过山车后,只记得那两分钟的刺激与疯狂,回忆起来还是快乐的,完全忘记了排队时的焦躁。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思考,快与慢》,然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如此体验。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作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的鼻祖。

书中阐述:人类的思考模式可以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前者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在人类的决策行为中,由于慢思考系统的懒惰,很多时候会由快思考系统占据主导。而快思考的直觉存在很多缺陷,容易导致种种偏见和失误。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地动慢思考系统去弥补,提高决策质量。

这本书是行为经济学流派的经典力作,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对于影响个人和群体经济决策的偏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它认为人并不是理性的经济动物,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理性,偏见与生俱来,与直觉紧密相关。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也是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经典理论,经常运用在服务业。这个定律的核心结论是:高峰(不管是正向,还是负向)时与结束时的两个感觉,是未来最容易让人回忆起的体验。

这条定律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而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 MOT(Moment of Truth)是服务界最具震撼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

所以,排队等待坐过山车就是这么一回事。

再想起自己生孩子时,疼的死去活来,对着母亲说“这个疼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想再经历一次了。”,母亲笑了,说“不用太久,过两个星期你就忘记了,只记得孩子出来时的快乐了”,果不其然。

平时上课时,学生不听话,难免批评,但是一定会在下课前寻找其身上有点,疯狂夸赞,结果学生只记得被夸奖了,完全忘记被批评。

以前做领导带几十人团队,日常工作思想碰撞,矛盾,不服,搞一次团建,忘记工作,放开玩耍,让员工们快乐体验,团建后工作状态会好很长时间,大家记得的是团建快乐的时光。即便是现在离职,各自单位工作,一起回忆,大多记得的是最后相处的美好时光或是初次见面的拘谨。

生活中,峰终定律经常被不自不觉的使用,要么我们怎么会明白,初次见面时,尽量印象深刻,怎么会重视最后一次见面时,尽量言语友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gb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