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31126/72a72fac003d14aa.jpg)
若可碍、可分,是名色受阴。相所碍,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碍,是故碍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
(四六)
色受阴的属性是可碍、可分。所谓碍,指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所谓分,指具有一定体积的所碍可以有形状、大小的变化,比如大的可剖成小的,方的可剖成圆的等。在这儿需要注意的是,在佛法中,色受阴不是指客观的物体,而由四大所定义的五对感知来确定的,色受阴在本质上是五对感知的不同组合形式而对个体产生的主观印象,因此,对色受阴的理解应当遵循理解四大的原则,从五对感知的角度理解色受阴。
经中列举了色受阴的一些特性:可碍性,可分性。当感知到障碍时,即感知到色受阴,感知到障碍的可分性,即感知到色受阴。
经中还列举了色受阴的一些实例: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由种种事物而产生的感知,都是色受阴,比如用手触摸到某物,该物体障碍手的进一步运动,那么这时就是色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
(六一)
所有色,所有的色,一切由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色,为色受阴。色受阴的本质是四大,对色受阴的感知是通过感知四大来达成的,四大在杂阿含经中归结五对感知,因此,色受阴应当分解为五对感知来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8131126/6d7ca12af22d38b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