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我享受现在半满的生活。
――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大悯大悲之人,多有出世的通透,不食人间烟火的心境与风骨。而张爱玲却许多时候自诩乃是市井之人,活得痛快或不痛快,也同普通女子并无差别,人和人,有什么差别呢?
或许,经历是装束人一辈子的一个花筒,赤橙青蓝紫,缤纷、艳丽、绝美、忧郁、高贵,这些不尽相同的色泽诠释,植入了人心碎了去,一点点融入气质和眼神。张爱玲是高贵的,张爱玲是冷艳的,张爱玲是美丽的,这就足够了。
她是隔岸的灯火,远远地,拿捏着黑夜的呼吸,痉动间恍如一帘幽梦的轻佻,一星子便作了流行。纱笼杳缈飘摇,似是而非有看透吗?我们,依旧不懂。
想起这些美好,突然间,缺了伤悲的代入感,只想与之暂作飞舞。而后,再渐行渐近,一路同行。这些心内寄托的情愫桥段,给予了幻梦如织间的一簇簇清冽缓缓。
沉浸美好情景的同时,一场惊心动魄正在酝酿中撕开口子,决裂还得再次提及这个家,这个背景因素,这是反反复复的老生常谈,让我们近距离地细细地认知一个遥远而可触的张爱玲。一张张黑在眼前!
白片子装帧引领着过去、现在、未来,她的所有故事。
镜头一:《渔光曲》从黑白键盘上跳跃着微澜节奏,一个女孩,兴奋痴迷地陶醉在自我的世界里。一个清晨,一个大户人家,一次明媚里。如果是作普通的家庭,这是和谐的音符,一束缕缕的曦光,一串快乐的节拍,换作今天的父母,在被窝里都是笑意融融的,定会说:“瞧,你看孩子多用功,多专心啦!”子女的快乐便是父母的快乐。但,对于这家人不是,女孩的琴声,佣人小胖的伴唱,惹来一顿好骂,劈头盖脸的,没有半分留情,这出口训人的便是张爱玲的父亲,这弹钢琴的女孩自是张爱玲了。当然,背后的怂恿调拨者,便是张廷重的新妻子、名门淑媛孙用蕃,琴声扰了她的清梦,当然不行!
镜头二:一个女孩苦苦地为一只猫咪求情,在父亲面前,她放到了最低,她,只是喜欢这只猫咪,只是想继续留下这个能与她朝夕相处的玩伴而已。何况,有这只猫咪在,那些吱吱叽叽的,四处乱窜的老鼠们,也会望风而逃啊。小猫洗澡,小猫捉跳蚤,与小猫玩乒乓球,彩色球一滚一滚的,逗得大家兴奋起劲,女孩弟弟也在一旁喜欢极了,气氛欢愉而自然。但,这些声音,如果是极不喜爱之人,那就是噪音,该绝了。后母讨厌,父亲无论如何也不敢喜欢的。于是,就有了女孩悲伤地诉求着。孩子们玩意儿并不多,父亲心有动摇,便将小猫的玩具彩色球没收了。没了情趣的小猫咪也慵懒了,不再活泼。
快乐场景也不复存在。
镜头三:一篇《后母的心》,凭借张爱玲的文笔,自是能写得感人肺腑,至情至真,文韵流淌。孙用蕃无意间看到后,估计一时间也是眼泪哗哗地都会挤出几滴来。实际上,人都是感性动物,对于赞扬的话语,谁愿意抵触呢?更何况,似乎这些故事和情感,都是以孙用蕃这个后母的高大全形象为背景铺设而刻画的,其实孙用蕃就是认为张爱玲为自己而作。因此,在亲戚朋友间,会放大地夸夸其谈此事,父亲张廷重当然也心生喜悦。女儿多才,更重要的是女儿能正确看待和理解后母孙用蕃,并且似乎感触颇多,才有了这样的作文。当然,知女莫父的他也是心内明白这文字后面的真实,不说,人有时需糊涂几许才好。你说这《后母的心》,张爱玲真是为孙用蕃而作,认识初衷如此?有人或许认为张爱玲的习作,根本与后母无关,就一个题材罢了。有人则说确是为后母孙用蕃而写。或许,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都不能全面地了解当时的情形,但是,作为感性张爱玲,她是很细腻很真情的人,她有人类纠结体的多面性,特征明显,所以,这篇作品我们也可以从另一种视角去理解,张爱玲心目中的后母是这样的,而盼望和希冀孙用蕃也如所写形象。是有感而发,一个综合人物写真,充满了孩子的向往和渴求,以为记。
每一个少女,都恋过父亲,这是一种天性,亲近,自然。儿子赖着母亲,这是老百姓家经常如斯的感情状况,也不是说感情有偏颇,而人类自有的异性吸引对于亲人间也如此。性格互补,刚柔融和,情趣各异,这些既明显又不太注意的小差别,也许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递进的小秘密,这些世间规律,亘古相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