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由于床头柜及橱柜压倒致死6名儿童,宜家家居公司近日宣布,将针对美国及加拿大市场召回包括畅销的马尔姆系列在内的3560万个抽屉柜,但此次宣布召回的区域中并没有包含中国。对此,深圳市消委会已经介入调查,正式向宜家发出调查函,最终目的是要求宜家中国无差别召回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同类问题抽屉柜。
如果说,在“夺命抽屉柜”事件之后的召回行动,代表着宜家对品牌信誉的呵护以及对消费者利益的负责;那么,将热销同类产品的中国市场排除在召回范围之外,则代表着宜家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赤裸裸的歧视。正因为如此,深圳市消委会的及时行动,为国内消费者切身利益发声,值得大家点赞。
质量上的双重标准,价格上的无理虚高,召回上的区别对待,凡此种种,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从日用品到奢侈品,从洋奶粉到洋电子,从食品领域到汽车领域,憋屈的中国消费者,一直承受着“价高质次”的双重标准。所谓“全球召回”,屡屡将中国消费者排除在外。宜家此番再度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召回范围之外,无非是“有样学样”而已。
这样的傲慢与偏见,这样的歧视与伤害,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几乎是毫不掩饰的。他们好像丝毫无惧于中国消费者的愤怒。所谓符合中国“柜类稳定性标准”,当然是可鄙的表面借口;真正的原因,只能是基于利益的考量。换言之,歧视的代价微乎其微,既不会有损销量,也不会收到歧视罚单。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薛兆丰先生曾为歧视正名,在他看来,那些貌似没有道理的歧视,深究下去,总能找到其中微妙的原因和道理。价格歧视也好,召回歧视也罢,如果不带感情色彩去解读,本质其实就是“区别对待”。为什么要“区别对待”,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在商言商,极少无缘无故的歧视,或者不合算的歧视。换句话说,中国消费者之所以被歧视,在“宜家们”眼里肯定是合算的,需要为歧视支付的代价,远低于因为歧视而获得的收益。
不得不说,这里面,肯定有消费者的因素。因为企业歧视的标准,往往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敏感程度来确定的。如果我们给人留下的,就是那种“人傻钱多”的印象,人家怎么歧视你,你永远都是“买买买”,不歧视你又歧视谁呢?价格自然比别处高,质量自然比别处差,召回自然不包括你。
反过来,只有我们的消费心态更加成熟,不再迷信洋品牌,不再迷恋炫耀消费,对于商家的双重标准,知道生气并且敢于维权,人家才会真正尊重你。试想,如果宜家不在中国召回问题产品,消费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立马人流锐减销量大跌,甚至遭遇消费者集体诉讼,人家还敢这么赤裸裸地歧视吗?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监管者的积极履职。强大而负责的监管,敏感而积极的行动,往往是歧视者最为忌惮的因素,因为他们知道将要付出很高的歧视成本,所以不得不自动修改自己的“歧视标准”,将某些监管严格的地方列为“歧视禁区”。这个意义上,“宜家们”的歧视行为,歧视的不仅是中国消费者,还有我们的监管部门。
丰田质量门也好,大众排放门也好,美国消费者最后得到的赔偿处理几乎总是最好的,为什么?监管者有力,消费者得利。我们在为深圳消委会点赞的同时,也期待更多职能部门,能够成为让“宜家们”不敢再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关键力量和坚强后盾。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2016.7.3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上线,欢迎观看,欢迎分享。
NO.18:王宝强的“血泪史”,“杀猪匠”的“盲井”生意
“杀猪匠”的“盲井”生意【书生香评】NO.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