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第七次预习作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
劳动教育,从校长开始
——对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的观察与思考
提交人201306蒋铭国
2420182297@qq.com江西省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2022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中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说明: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我们学校正是基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的理解,本学期利用校园里还没有建设完全的空地开展了劳动教育。首先是将空地开垦出来作为学校劳动基地,然后分给一至六年级一共32个班级每班一小块基地。基地不大只有十几平米,但每班也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劳动基地。
劳动基地教育已经启动两个多月,每个班级也都种下来各种蔬菜,包括辣椒、茄子、黄瓜、韭菜,也有种了西瓜和甜瓜等瓜类作物。整体情况也还不错,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是,劳动教育的受众群体是有限的。因为劳动基地面积不大,因此各位班主任都是在班上通过各种方式,邀请或自发报名,最后只有少数孩子与家长一起负责劳动基地的耕种。这样一来,劳动基地所带来的劳动教育只是属于少部分人。
其次是,劳动主要是家长完成,学生只是参与者,更准确地说只是打下手甚至只是看客。劳动教育浮在表面,没有对学生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在这样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没有真正体验劳动带给他们的历练,因此在培养孩子们劳动素养方面效果不大。从这里看出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都是非常欠缺的,同时也能看出家长对孩子们的劳动教育是非常淡泊的。
再次是,劳动内容单一,连续性不强。每一块基地基本上都是种的时候需要劳动一次,后续基本不需要劳动,至多就是浇浇水,或者有时除除草。
最后,从劳动的成效来看,也不是很理想。虽然已经两个多月了,但基地各种作物长势并不是很好,除了土地肥力不够以及阳光不足的原因,更多的原因在于班主任指导不够,家长也不够重视。因此孩子们对所种作物关心程度不够。
以上种种原因,其实最主要集中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劳动教育意识不强,同时自己也不具备相关劳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家长劳动教育的意识不强,对如此少有的劳动机会并不是十分珍惜,尽管参与了,但不懂得引导孩子持续关注劳动成效。三是作为家长的年轻父母对劳动技能的缺失。多数家长是孩子妈妈,是八十年代的出生的人,基本也不会种植蔬菜或其它作物。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以及现状,劳动基地实际劳动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要想让仅有的劳动基地能起到较好的劳动教育效果,有必要开展以下活动。
首先是老师劳动教育意识的增强。这就要学校组织相关学习,比如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是最为紧要的事。其次是对老师劳动教育技能的普及。只有老师会种植,才能教会孩子们种植。再次,加强对家长劳动意识的教育。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更加配合老师和学校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教育活动。最后是扩大劳动教育的基地。校内不够,可以把眼光投向校外。一旦把眼光投向校外,劳动教育就犹如找到了出口,劳动资源将取之不尽。
校外劳动基地的利用,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有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 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 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 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 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 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 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最后综合在一起,只有一条,那就是校长如何看待劳动教育,又将如何在劳动教育上使上力,使多少力。
2022.5.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