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想和你聊一聊个人成长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时间管理。
01
开门见山,这是一个伪命题,很有迷惑性,我们一不留神就会落入思维陷阱之中。为什么呢?
一方面,时间管理是过往工业时代的管理方式的一种。
它最初只是一种制定工资标准的手段,初衷不是为了提升工作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很多时候,在控制论塑造的工业化的体系中,人们在工作中的时间管理无法自主。
时间管理得越精细,工作排得越满,工作效率越高,新增加的待办工作也会越多。
这是一种仓鼠滚轮般的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时间其实无法被管理,没有谁可以管理乃至控制时间,它在达官显贵和贩夫走卒面前一律平等,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不多不少。
区别就在于如何利用时间,在每天限定的时间里,人们做了什么事、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协作一起做事。
我们所能做的,并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高效地使用,合理地分配,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这需要更新时间管理的心智模式。
02
之所以这么想,除了这几年自己在时间管理上一直尝试、有点感悟之外,也是由于最近读了一本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
这本书是《反时间管理》,作者是里奇·诺顿,一位曾经历种种生活挫折,不仅没有被打败,反而活出精彩的人。
他的儿子曾因百日咳夭折,他的妻弟在21岁意外身亡,他失去了一直领养监护的3个孩子,他的儿子在11岁时出车祸险些丧命,他的妻子在35岁时不幸中风。
即便生活如此多折磨,他依然活出了自我,成为畅销书作家、CEO高管教练、一名企业家,和世界500强合作,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打造人性化组织,帮助无数个人创业者重获自主权,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
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丰富经验,提炼成「反时间管理」的理念,凝结在这本书中。
他的导师史蒂芬·柯维,那位大名鼎鼎的写出《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管理学大师,深入辨析了效率和效能,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主张。
在这本书中,里奇·诺顿重新思考了时间管理的概念,提出了反时间管理的主张。
在他看来,时间管理是一个美妙的承诺,看似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时间,但其实并非如此,甚至事实正好相反。
我们应该做的,是成为时间翻转者,通过反时间管理的方式,去创造出更多时间,从事有价值的工作,创造有意义的生活。
反时间管理,这有可能吗?又是怎么做的呢?
反时间管理,是逆向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如何管理时间的另一种可能。
书中的内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
一个框架:时间翻转框架。这个框架,既是思考框架,也是行动指南。
三个维度:如何翻转时间,要从自主性、可用性、能力三个维度去思考、去行动。
我们要坚持目的导向,掌握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自主权,提升各方面资源的可用性,提高个人的素质能力,在多产、实践、收入上,形成正向循环。
四部分、共十章内容:
第一部分,目的:停止管理时间,开始分清注意力的主次。
第二部分,实践:从分心到行动。
第三部分,收入:不要把梦想变成工作。
第四部分,多产:超越目标、习惯和优势,不要落后。
03
在目的这一部分中,包含3章内容,分别是将目的因作为你的首要目的;寻求灵活性,而不是平衡;先筑城,再修护城河。
在目的上,本书帮助我们拨开时间管理的迷雾,指出我们不应该以时间管理为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充其量可以算作一个目标。
可是,这样的目标,还没有揭示出本质,我们应该去探寻目标之上的目标,也就是元目标。
比如,目标是爬山,也许元目标就是站在山顶欣赏美景的感受,将元目标铭记在心,目标可以是多样性的,徒步、攀登、坐缆车,不同方式,殊途同归。
元目标背后,还有目的因,目的因源于亚里士多德为解答事物存在而提出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里奇·诺顿借此说明,超越各种目标的,还有目的因,它是制定目标的理由,是背后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爬山,是因为想做一个健康、自律、有趣的人。
为什么工作,是为了参与社会协作,创造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赚钱,是为了创造自己和家人所梦想的生活。
那么,如何确定目的因呢?
可以使用「生产力4P」这个工具,从个人—Personal、职业—Professional、人际—People、娱乐—Play四个角度层层深入问问题,来确定优先事项。
基于此,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调整目的、追求优先事项,围绕工作和生活的灵活性创建项目,而不是刻板地寻求所谓的平衡。
确定了目的因,找到了最重要的事,以此为原点修筑城堡,而后才是建造战略护城河——工作方式和经济护城河——收入模式。
而不是相反,立足于当下的工作方式、收入模式,竭尽所能却收效甚微地守护个人时间自由。
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消除、委托和外包的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和愿意做的事情上,找回时间自由。
04
在实践这一部分,围绕如何目的因的战略护城河展开,包含三个原则:项目堆叠、工作同步、专家招募。
所谓项目堆叠,不是线性思维的项目管理,而是聚焦目的,将项目重合的地方堆叠起来,创建一个互联的保障系统,实现一举多得。
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Space X和太阳城公司,看起来方向不同、领域不同,但其实是在他宏大构想之下的布局,三者相互连接。
比如,巨石强森把健身、电影、电视剧、运动服装品牌、功能性饮料连接起来,这些不同领域的项目,只是他生活方式的延伸。
工作同步的原则,帮助人们打破工作努力就是工作时间长的迷思,意识到可以通过精简资源,把时间、精力优先放在高价值的事情上,减少任务切换,并根据时间长短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
专家招募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摒弃自我主义,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对于自己不太擅长甚至完全不懂的事情,可以采用放手、委派、合作的方式,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05
在收入这一部分,讲的是:
如何改变收入模式,从而改变生活,以及我们需要珍惜时间,但应该避免单纯用时间衡量价值。
通常,人们的收入模式,是从事计时工作,一份时间、一份产出、一份报酬,想要获得更多收入,只能工作更长时间。
可是,现在的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提供了很多不按时间长短、而是价值大小获得收入的可能。
我们可以将一份时间反复售卖,可以通过一个项目整合自己及他人一段时间内的成果,等等。
我们可以珍惜时间,但不能以时间来衡量价值,而是要从价值、意义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正在做的事:
它有没有和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有没有创造自己的时间自由和持续的自主权,从而为明天铺路。
这部分,有一些个人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的案例,很贴合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对于想要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人,很有借鉴意义。
06
在多产这一部分,里奇·诺顿告诉我们的是:
如何识别现实中的生产力悖论,规避大投入、小产出的情况,同时通过金钱与意义的矩阵模型,如何选择充实而有意义的工作。
这关系到生活及工作中的重大选择,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关键在于提出更好的问题。
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上哪种的生活,如何既可以赚到钱又不会只剩工作,如果摆脱了当下的借口或者限制,会怎样选择,等等。
问一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问题与目的、优先事项及收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一个崭新的答案会浮现在脑海。
07
市场经济环境下,时间就是金钱,不同人的不同时间段,都可以换算成相应的薪酬,因此时间管理成为一门显性的刚需。
很多人都想做好时间管理,市面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书,软件市场有很多时间管理的APP,朋友圈有很多人坚持早起打卡、记录时间使用情况。
可是,种种我们以为的时间管理方式,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即便时间管理大神级人物柳比歇夫,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记录时间使用情况,对时间的感知能精确到分钟,一生在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可是,那依然是一种手段。
他没有成为工作狂,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休;
他没有失去了生活,陪朋友、看演出种种娱乐并不耽误;
他也没有用健康换成绩,每天的睡眠时间有10小时左右,比如今内卷的上班族都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恰恰因为他不是为了时间管理而管理时间,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更惬意地生活而管理自己。
记录日程情况、优化时间使用方式,这些都是方式,而不是目的本身。
回到这篇文章的开头,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最应该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是注意力。
在这方面,没有人能代替你我作出决定、担负责任。
能够管理好自己,做重要的事,做有意义的事,不浪费宝贵的精力,就能富有效能地工作,舒适惬意地生活。
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