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5-博物馆何以滋养生命成长

N5-博物馆何以滋养生命成长

作者: 在途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17:20 被阅读0次

           对于中小学而言,目前资源有效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校外资源。从国家政策文件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身丰富多彩的社区、社会生活实际,实现校外教育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另外,2016年国家发布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校外教育活动。由此博物馆课程就这样走进了中小学的课程体系。

            听杨青霞老师娓娓道来她对博物馆的理解,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开拓了大家对博物馆的认知。博物馆作为一些艺术品、展品或藏品的空间,在历史长河里存在了200多年时间。百度百科对博物馆的解释,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有综合性博物馆、主题性博物馆,既有特别大的通识博物馆,也有空间很小的专题博物馆。杨老师认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尺寸和大小,甚至与展品品类相关度不大。对博物馆而言,展品内容和策展更为重要。

            二是博物馆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其中学习和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就杨老师的经历解读的,在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里有专门的教育部门,还是一个很大的部门,而且作为公立博物馆,所承接的大部分访客都是小孩子。而且每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之前都做过教师,能够在展品内容和策展方面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加以考虑。

            三是孩子们的感受和感知比学到什么更重要。就目前而言,博物馆课程已经成为中国很多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更多是城市背景。而在国外,比如澳大利亚,小学1-3年级的小孩子没有既定的课程,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艺术场馆、农庄度过的。在这样一些地方,孩子们在看和感受感知,通过看和感知,打开五感、情感链接,包括建立起与自然和与世界的链接,让孩子们先寻找和发现自己。博物馆作为一个通览知识的课堂,与艺术、科学等都有深度链接。博物馆里的艺术之旅,让孩子们能跳出对错和好坏的评判,单纯地去感受和感知。

            四是学校、学生可以通过展品内容和策展设计更多地挖掘和展示自我。由博物馆引发的关于学校以及学生的话题。在基于对博物馆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做自己的博物馆,如农村学校可以基于空间,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特色文化等创造自己的博物馆。在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亲眼见到学校的“农耕博物馆”、“红色文化馆”等,会带给农村的孩子不一样的感受,能够更好地找到根,认识自我。学校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辟出空间,让学生们去策展,向同龄人展示各自的世界。学生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博物馆和艺术角。这个策展和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经历。

            博物馆的视角给予了我们很多关于大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更好地通过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也让我们的教育去更多的链接现实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5-博物馆何以滋养生命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vd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