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结婚,我从武昌公交转地铁到东西湖五环外的一个酒店参加她的婚礼。如大多数人一样,他们请了司仪来主持,有西式的父亲把女儿交给女婿、宣誓、扔捧花等环节,也有中国传统的改口、敬酒,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结婚仪式等。 由于宴席也在同时进行,美食的诱惑并不逊于美色,导致在某些需要掌声和欢呼声的关键时刻,主持人不得不提醒大家放下碗筷了祝福新人。
在中国,结婚不仅仅是两人之间自愿组建家庭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而且是两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家庭从此联合成为一个团体的标志。对于各自的亲朋好友而言,参加婚礼也是自己仍旧属于某个亲属圈的宣告,如果该被邀请而没被邀请则意味着对方对自己的不够尊重,哪怕平时二者之间并无多少来往甚至有嫌隙。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就存在着给领导发请柬的传统,不管是你是否会尴尬,也不管他们是否会参加,不然你会被安上不懂事的罪名。
所以你精心准备的婚礼在一些人眼里不是幸福的见证,而是一场不得不参加的活动。你所以为的最为神圣的时刻,在一些赶时间的客人眼里只是希望快快结束的无感流程。既然如此,我们的婚礼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
我结婚的时候正赶上疫情,不方便走过多的流程,父亲说把亲戚叫在一起去酒店吃顿酒席就算了。我听了很是高兴,因为以我参加过的农村婚礼来看,最免不了的是周围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女婿长得怎么样?家里是否有钱?酒席的菜办得怎么样?当事人的一切都曝光在别人的眼皮底下,真正来关心你会不会过得幸福的不多,多数人只会把你的排场拿来和自己比,看自己是否比你办得更好,从中获得一种优越感。
曾经参加过教会的婚礼,大致的流程是:大家齐唱赞美诗歌,诗歌班齐唱几首古老的恋歌,为婚礼营造一种神圣的氛围;父亲把女儿交给新郎,宣誓;新郎新娘跟众人分享自己的恋爱故事,牧师以圣经中的话来讲一场与经营婚姻有关的道;来客分批与新郎新娘合照,全程结束后统一去旁边的酒店吃饭。这样的婚礼相对而言更像是一场针对婚姻和身份转变的重要仪式,所有人都能经历一段比较严肃感人的时光,而且宾客基本上是自己关系要好的有共同语言的人,而非仅仅是有不得已要接受的有血缘关系或利益关系的人。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仪式就是生命中最高光的时刻了。能举办这样一场价格不菲的流行性宴席,至少说明别人有的我也有,我不比别人差,而且穿上婚纱的新娘子也不会感到委屈,即使她在冬天冻得瑟瑟发抖。要不然怎样呢?真的直接去别人家或是旅游结婚,我们的文化还没有完全发展到那一步呢!
2020年10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