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有三个重要转变。第一次,他早期做京官时,由辞赋之学变为程朱之学,即由文人转变为儒家信徒。第二次,他在湖南办团练,由程朱之学变为申韩之学,即由文职京官转变为法家军事统帅。第三次,他在咸丰七年守父丧时,通过梳理几年来的经历,明白了许多道理,由申韩之学再次转变为道家的信仰者。他不仅在理论上做到了,而且在行动上体现了,尤其是在打败太平军后,急流勇退,落得善终。细数中华历史,建有如此伟大功业的大臣,能得善终的凤毛麟角。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这对我们的启示有很多,总结如下。
(1)应该立志高远。曾国藩少年时代就立志做圣贤,严格按照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主动向当时的高人学习,一步一步执行,最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2)应该学会适应。当时的官场昏暗,贪污成风,官员一心只想着自己捞好处,根本不管国家与老百姓的死活,嫉恶如仇的曾国藩非常失望,看不上这些国家蛀虫,发誓不与其为伍。可是发现在后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老有人拖后腿,阻挠其办事,损失惨重。后来在《道德经》的感化下,学会了以柔克刚,他改变工作方式,在精神上与他们保持距离,可是在工作中与那些官员打成一片,果不其然,开展工作顺利多了。
(3)应该坚持不懈。提起曾国藩,不得不提《曾国藩家书》,其中就有不少曾国藩写的笔记。他自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坚持写日记,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抛开别的不提,就这份毅力,对一件事的专注程度,就足以让我们每个人敬佩,也非常值得学习。
(4)应该学会勤俭节约。史书记载,曾国藩为官多年,可是依然靠举债度日,就连吃的咸菜都是老家寄来的。他告诫自己的家人,男子学会自己种菜和粮食,女子要学会自己做衣服和做饭。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清廉的官员,正因为他的这份良好作风和高贵品质修养,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也吸引了不少的人才前来帮助他,从而成就他的事业。
(5)应该学会放下。作为普通人,取不了曾国藩那么大的成功,人家能放下那么大功业,我们应该学习。因此,在生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应该学会放下,理智对待,决不能沾沾自喜而放松自己,也决不能放松警惕让诱惑打倒。正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6)应该学会教育家人。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人,不管是他的弟弟还是自己的孩子,他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去引导,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规定孩子必须去学什么。例如,他的一个儿子喜欢搞数学,他就请了很多著名的学者教育孩子。因此曾国藩的后代中,出现了不少在教育界或者科学界的人才。希望家长能从这种教育方式中获得经验,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