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诸子百家”典籍,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的人,写作基本上都是用的白话文,几乎不用文言文写作。于是很多人就说古代的这些典籍,尤其是文言文写作的这些东西,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工作中也用不上。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些东西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这里有一些从“诸子百家”的典籍里摘录的,我本人很喜欢的句子,这些句子充满了哲理,看完也许你就有了答案。
诸子百家一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这句话来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大海不拒绝流向它的大小河流,所以才变得广阔无边;高山不拒绝任何石块,所以才能高耸入云。
我们很喜欢用“虚怀若谷”这个成语,这不就是一个意思吗!只有听取不同的意见,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试问,今天的我们,看到这句话,你会觉得过时吗?
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句话来自《晏子春秋·集释》,意思是:橘生于淮河南边就叫做橘子,生于淮河北边就叫做枳,它们只是叶很相似,味道却不同。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外在的环境还会直接改变我们的个性。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的道理罢了!
孔子三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句话来自《老子》,意思是:真正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这句话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即要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老子四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这句话出自《庄子·天地》,意思是:知道自己愚笨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笨;知道自己糊涂的人,并不是最大的糊涂。最糊涂的人,一辈子也不能解除迷惑;最愚笨的人,到死也不会觉悟。
我们当今时代,有很多“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傻瓜,吃不得一点亏,还尽爱占便宜,爱慕虚荣,同时也爱听别人吹捧,像极了的样子!
五 不为轩冕肆志 不为穷约趋俗
这句话出自《庄子·缮性》,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享有着富贵荣华,就恣意放纵;也不要因为目前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
很简单的一句话,能够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
六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出自《庄子·盗拓》,意思是:喜欢当面赞美别人的人,也喜欢背后诽谤别人。
这句话是盗拓骂孔子的,借用现在的语言的话,有个词很合适,叫做“伪君子”。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例子。
七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喻老》,意思是: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我。所谓的“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这个道理。
八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志趣行为相同的人,相隔千里也能彼此接近,行为志趣不和的人,就是住在对门也不会相互往来。
今天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或者“志同道合”,一样的道理。
上面举的8个例子旨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即便是2000年以前的古人的话语,放到今天一样也有现实的意义。因为从古到今,虽然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但仍会有些东西没有改变,比如人性,有句话叫做,太阳底下无新事,人性的复杂,从古到今,其实都没有变。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古人的典籍中有很多糟粕性的东西,但是今天的我们在学习古人的典籍时,肯定是要去除糟粕,保留经典的。这些蕴含着古人智慧的话语,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第2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华文明是从古到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典籍,不断的被后人抄写印刷诵读等等,不停的传承,经久不衰,因为这些典籍中流淌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灵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的精神品质之所以延续到今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从古到今,文明的火种,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长城这就是今天的我们,学习古文最大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