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人多了,我得承认,那些身上自带稳定与秩序感的人是最吸引我的。
纷乱的世界与他们无关,他们有稳定的日常、稳定的爱好、稳定的阅读与稳定的价值观。
他们有内生的锚,与外在无关。
…………………………………………
家的功能是吃好,睡好,休息,学习提升。
好床,恒温,厚窗帘,浴缸,24小时热水,70寸大屏,全套高级电器和厨具。
这些才是家的灵魂。
那些全屋集成家居,大件红木家具,堆成山的被褥衣服,琳琅满目的工艺摆件统统没用。
…………………………………………
缺爱的女人很容易陷入爱情不能自拔,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过情关。
年轻的时候要多谈恋爱,无论如何要对男人怯魅,对情爱免疫。
然后不顾一切的提升自己,追寻自我实现的光明前路。
如果到了五六十岁还热衷化妆打扮,热爱吸引男人,这辈子就是个loser,有钱都弥补不了。
说过了情关的,本身就不缺爱好不好。
情执重的女人,过情关要过刀山,踏钉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
多年前,我认识一位做教育行业的朋友。
最近突然联系上,我发现他也开始卖货了,百货,家居日用等,而且,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一年能做几千万,带货的收入。
原本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带货了。
他原本是一直免费分享教育理念的,还写了一本书,讲孩子教育方面父母角色对孩子的影响,特别是爸爸的角色。
他之前是对卖货赚钱不屑一顾的。
一直是持续免费输出价值的。
这个故事,我体验到两点:
1、只要有流量,都会带货赚钱。
2、只要持续输出价值,就会有流量。
总结,只要持续输出价值,就能赚钱。
当你没钱时,就持续地提供价值。
…………………………………………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
为什么机会会变少?
一来这是教育大扩张后带来的必然结果,大学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不再精英化,而是逐渐走向大众化,曾经的择业优越感荡然无存;第二个原因是,机会变少,意味着新兴产业少,社会没有迎来‘翻新’的机会。
放眼大环境,接踵而至的全球性事件使得国内外环境都在平衡边缘摇摆,这是没有人能想到的。
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这种不确定,会让每一个个体本能地产生恐惧感。
此外,在年轻一代这里,当欲望、效率、价值这些概念对人们越来越重要时,工作的意义也在减弱,工作成了一个维持稳定生活的工具。
“一切都在改变,我只是想努力把头露出水面。”这是一位毕业生面对未来时说的。
“45°人生”,不“躺平”也不“内卷”。
这些态度,大概是在面对当下的集体困境时,能做出的最优选择了。
…………………………………………
一位网友分享:
今天面了东哥的公司,面试官是个女的,看着大概35左右,全程面试15分钟,只问了我的年龄,婚育情况,自己家庭住址,得出了最终的结论,“你29岁了,到了要生孩子的年龄,不适合我们公司,况且你住在天通苑离我们这儿也挺远的,也不太方便”,然后就结束了面试,这场面试体验超级差,不能理解,为什么女生还要为难女生,况且到了年龄就一定要生孩子吗?我住在天通苑也是被拒绝的理由?!唉,真的好难过呀,这个世界怎么了?
好心人才会告诉你哪里不合适,普通人就说,回去等通知就行。
从逻辑上来讲,女上司对女下属的生育问题,容忍度可能会更低。
因为她自己也可能面临生育与工作的困境,需要腾出一定时间照顾孩子。
如果女下属再生育,团队中能够使劲用的人,就更少了。
如果团队工作效能下降,最先被老板开掉的,可能是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