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教育随笔集——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俺家老头不说妄杂——校本课程:家乡风情之十一

俺家老头不说妄杂——校本课程:家乡风情之十一

作者: 西岩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21:42 被阅读23次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10: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学生的学校生活热点不断,网络世界更是热点不断,在信息技术时代,热点事件快速传播、急剧吸睛、惊心动魄。热点事件的背后往往代表着一个深刻的社会矛盾。从中可以见到历史的痕迹,感受社会的脉博。

家乡风情课程,自然要关注自然山川,更要关注社会,社会热点常率先进入人的眼帘。这自然而然是一个需要开发的资源。联系国家课程学到的基本历史和人文观点,来认识评判热点,历史的人文的,道德是非观念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书声、风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当把热点纳入校本课程的视野的时候,第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第二,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自由度。第三,教师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态度。因为学生的思想还比较稚嫩,面对众说纷纭的热点问题,教师应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态度。

这种态度要比较客观,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总体的原则上,不被现象迷望眼,要把握本质。

因为事物发生原因的极端复杂性,不能把握本质,必然无所适从。特别是在热点初起的时候,往往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双方水军大战不亦乐乎。

在一个普遍的家庭里,婆媳之间的矛盾常常难以处理。儿媳妇们经常会说老头子沉稳,不说妄杂,因为公公表现比较大度,不在小事上说闲话。一家人过日子,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应该难得糊涂。公公常能把握住大局。

至亲之人,也有三日冷战,莫名其妙的情绪,常在不知所以的原因中滋生,守常,不妄作,才是正确的道理。对待别人的情绪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都是这样子。

黄河向东流,但也有九曲十八弯。在某一处河道,他也经常变换位置,常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总体向东流,个别地段,个别时段会出现反常现象,甚至有向西流的情况。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是一个哲学道理。不能被奇奇怪怪的现象,搞得无所适从,认识趋势,守住本质,才能拨云见日,走出迷雾笼罩的烟嶂之地。

把热点纳入校本课程的视野中去,要有一个基本态度,基本态度来自于对事物本质趋势的认识。

HK骚乱,青年走在前列,执杖者所以有所隐忍不发。青年虽然热血澎湃,但总是被五光十色的现象迷惑双眼,认不清事物的本质趋势。从而走一段弯路,成为人生的宝贵经验。一些重要关头,总有迷茫的青年徘徊在前列,赚取着人生的经验。

学生在关注这个热点事件的时候,重点不应被其中的纷乱所困绕。应该从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出发,认清HK的历史未来,地理及重要作用。那怕是一些初步的了解,也种下了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种子。

历史车轮总体向前,但也有倒退之时。伟人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现在还是要咬人的。对现象和本质的把握,不可谓不深刻。

武王伐纣之时,姜子牙通过分析后,认为纣王虽昏淫无道,但商朝气数并未衰竭,故暂不宜出兵。这既可使己方养精蓄锐,又可等待时机,等待商朝气数完全衰竭时再出兵。武王采纳了姜子牙的意见,这一等就是十五年,待武王重新出兵后,果然势如破竹,很快就灭了殷商。这个事例说明,对事物本质趋势的认识,是何等的重要。英明之武王,要借助政治家姜子牙的谋断,才能成事。不时而动,估计武王付出的代价要很大,历史有可能要改写。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不拘泥教条,能够深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所以成就了一代枭雄。

客家经常迁移,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历史上至少有三次迁移。第一次是东汉末年至魏晋、特别是西晋的永嘉之乱。第二次是唐代,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祸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民纷纷南下避乱,江西是主要迁移地之一。第三次是人口南迁之潮,爆发于1126年的“靖康之难”。

客家人有远见卓识,能够认识时代冶乱的本质趋势,使一族之人得以保全。虽然背井离乡,筚路蓝缕,但也好过: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平凡的老百姓,不能以伟人的标准来要求,能够在乱世保全一族性命,也算功绩卓著。

现象与本质,轻飘飘的一组词语,但凡不能认清本质趋势的,都要付出各种各样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常弥漫于古今中外各个时代各种空间。

弟子规云: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讲的很有道理,对纷乱的难以理解的事情,远离虽然有损,但比深受其害要强得多了。

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作为民族文化名人,对虚妄的事情不屑一顾,把精力用在人事上。可谓独具慧眼,深刻把握历史本质。凡后代帝王宫闱,迷于怪力乱神者,皆不得善终。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大概讲的与这个意思有关。

一言以蔽之,守常无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俺家老头不说妄杂——校本课程:家乡风情之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k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