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实施安检已经将近4年,安检对保障乘车安全是有意义的,开始之初我也赞成地铁安检并积极配合。但作为地铁一族,经过这几年的切身体会,一直有些话想说,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一个新法规、新举措的实施都会经历一个不断纠错调整的过程,我也是希望地铁安检能够发现不足,正视问题,不断改进,越来越规范、高效,但4年的时间,几无改变,所以才想吐槽几句。
第一,差别化对待
地铁安检自称“逢包必检、逢液必查、逢疑必问”,可这句话从一开始就变成了纯粹的口号。我每天上班背包里都习惯背着一瓶水,有时候被检会被要求试喝,但大多数时候都顺利通过;很多女士背着单肩小背包,直接从安检员旁走过也没有人提醒背包要过安检仪;更多的是老人和学生,好像有通行证一样,不仅背包不需要安检,人也不需要。很多时候我也疑虑,难道我长得像恐怖分子么?难道恐怖分子都是成年男性么?如此差别化对待,暂且不论人人平等等问题,其保证安全的意义还存在几何?
第二,标准不一
2017年天津召开全国运动会,期间天津地铁也迎合这件全市的大事推出了史上最严安检方案。一时间各个地铁站排起了长队,我因外派其他地方,躲过了每天跟春运一样排队安检的日子。全运会结束,一切又恢复了常态。不仅如此,每年全国和地方两会,逢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日,地铁安检也必准时凑一凑热闹,较平时严格许多。如此时紧时松,标准不一,不禁也要问,地铁安检究竟为何目的?是保证出行安全,还是应对重大事件?
吐槽了两句一直想说的话,当然,我国是第一个开启地铁安检的国家,体现了国家对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视,也是为了给广大乘客更安全的保障。可既然已经实施了安检,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及标准,就要认认真真按照标准进行,“逢包必检、逢液必查、逢疑必问”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如此区别对待、标准不一,岂不是浪费了国家大量财力。
天津地铁同时运营5条线路,根据媒体的报道,每天有近3000名安检员,再加上倒休,地铁安检员不会少于4000人,每人每月薪水加各类保险等按5000元计算,一个月就是两千万,地铁本就是靠国家补贴维持运营,如此安检岂不是有劳民伤财之嫌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