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人间词话》十九

谈《人间词话》十九

作者: 鸿蒙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1-10-25 22:56 被阅读0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各种区别,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名的是“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其侧重于观物方式的不同带来的境界差异。

王国维所 说的“无我之境”侧重寻求作者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本然契合,在弱化作者主体意识的 同时强化物质本身的自然体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是从物我关系而言的,并非是“有 我”与“无我”的绝对有无之分,王国维的分类是以深厚的创作为基础的。

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 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 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人间词话》三)

这里将“境界”分作两类,表明不同的物我关系。王国维对两种境界做了进一步的 解释:“无我之境,人唯在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 壮也。”

因此,了解王国维对壮美和优美的看法,对我们把握“有我之境”和“无我之 境”的涵义,将会有所帮助。王国维对优美和壮美的解释,既借鉴了宋明理学家“以物 观物”以致“物我两忘”的有关说法,又吸收了叔本华的摆脱意志束缚、忘却利害关系、 以达到纯粹客观的静观心境,从而唤起一种物我完全融为一体的理论。

既然这样,我们 把握“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内涵,就要联系叔本华的美学。所谓“无我之境”, 即叔本华的“优美”;所谓“有我之境”,亦即叔本华所说的“壮美”王国维以“无我 之境”表明优美,以“有我之境”表明壮美,来自他对叔本华美学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谈《人间词话》十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各种区别,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名的是“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其侧重于...

  • 【诗词鉴赏与教学】第一次预习作业:

    1、阅读学习资料,批注下面《人间词话》相关条目。 《人间词话》选读 【五五】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

  • 【诗词鉴赏与教学】第一次预习作业:

    1、阅读学习资料,批注下面《人间词话》相关条目。 《人间词话》选读 【五五】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

  • 谈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文艺观念中非常关键的是他受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对艺术性 质的独特理解。在叔本华的影响下,王国维强调...

  • 晒晒最近你想读的书

    《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人间词话》

  • 2017-08-07附录一:《人间词话》背景谈

    《人间词话 精读》 附录一:《人间词话》背景谈 (1)境界无关于人生 应了作者的推介,未读正文而先来读附录,是为了...

  • 2018年3月书单

    《人间词话》 《刀锋》 《身边的江湖》 《深度工作》 《谈美》 《谈修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爆裂》

  • 谈《人间词话》(二)

    唐代时期,“意象”这个范畴作为标志艺术本体式的范畴,已经普遍地被美学家普 争相使用。如:张怀瑾《文字论》:“久用精...

  • 谈《人间词话》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论述过人生三境界的治学的经验。王国维在此书中将“境 界” 一词作为境界人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和...

  • 谈《人间词话》六

    王国维提倡学习西方文化,最先了解道德西方哲学思想时来自于康德的哲学思想 的,可是关于康德哲学的知识理论和理论思想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人间词话》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tealtx.html